頌台的意思、頌台的詳細解釋
頌台的解釋
指古代太常寺之類專司禮樂、祭祀的官署,因其多祝頌之事,故稱。 明 方孝孺 《祭鄭仲舒太常文》:“世之仕者,恒以困州縣沉下僚為憾,而公之所歷,講殿、禁林、學省、頌臺,衆人望之,若高舉而登僊。”
詞語分解
- 頌的解釋 頌 (頌) ò 贊揚:頌揚。歌頌。頌詞。贊頌。頌古非今。 以頌揚為内容的文章或詩歌:祖國頌。青春頌。 祝願:祝頌。敬頌大安。 中國周代祭祀時用的舞曲,配曲的歌詞有些收在《詩經》裡面,分“周頌”、“魯頌
- 台的解釋 台 (①台⑤臺,⑥檯⑦颱) á 高平的建築物:亭台樓閣。 像台的東西,器物的座子:井台。窗台。燈台。 敬辭,用于稱呼對方或與對方有關的事物:台鑒。台甫。 量詞:一台戲。 台灣省的簡稱:台胞。台币。 桌
專業解析
“頌台”是一個較為古雅的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可以從字義拆分和典籍用例兩方面進行解釋:
一、 字義解析
- 頌 (sòng): 本義指歌頌、贊美。《說文解字》釋為“貌也”,段玉裁注:“貌下曰頌儀也…古作頌皃,今作容貌。古今字之異也。” 引申為以詩歌等形式稱揚功德。在“頌台”一詞中,取其“歌頌、頌揚”之意。
- 台 (tái): 本義指用土築成的高而平的建築物。《說文解字》釋為“觀,四方而高者”。引申為高大的建築物、官署名或古代中央官署(如“禦史台”、“尚書台”)。在“頌台”一詞中,取其“高大的建築物”或特指“中央官署”之意。
二、 詞彙釋義
綜合“頌”與“台”的含義,“頌台”一詞主要有兩層意思:
-
指代用于歌頌、紀念的建築物:
- 這是最直觀的含義。指古代為頌揚帝王功德、記載功臣事迹或紀念重大事件而專門修建的高台、樓閣或殿堂類建築。其功能類似于後世的紀念碑、紀念館或紀念堂。
- 例證參考: 此類建築在古代文獻中常有提及,如周文王的靈台(《詩經·大雅·靈台》)、漢代表彰功臣的麒麟閣(《漢書·蘇武傳》)、雲台(《後漢書·馬武傳》)等,均可視為廣義上的“頌台”。它們是為頌揚特定人物或事件而設的紀念性場所。
-
借指中央官署或朝廷:
- 由于“台”在古代常指中央官署(如禦史台、尚書台),而中央官署是國家政令所出、功過賞罰之地,也承載着記錄和宣揚國家功績、表彰賢能的職能。因此,“頌台”有時被用來借指朝廷或中央官署,強調其作為頌揚功勳、彰顯德政的權威機構。
- 例證參考: 在部分古代文獻或文人作品中,“頌台”用于指代朝廷或中樞機構,取其“頌揚功勳、彰顯德政之所”的象征意義。例如,唐代李商隱《為李贻孫上李相公啟》中有“頌台清切”之語,此處“頌台”即指朝廷要職或中樞機構。
三、 文化内涵
“頌台”體現了中國古代重視曆史記載、崇尚功勳德政的文化傳統。它既是物質性的紀念建築,也是精神性的象征符號,承載着記錄曆史、表彰賢能、教化後人的功能。無論是作為具體的建築物還是作為朝廷的象征,“頌台”都指向一個核心:對功績、德行進行公開頌揚和永久紀念的場所或機構。
網絡擴展解釋
“頌台”一詞在不同語境中有兩種解釋,需結合文獻和用法具體分析:
-
成語含義
由“頌”(贊美)和“台”(高位)組成,表示對處于高階地位的人或事物的稱頌。例如用于贊美德高望重者或功績顯赫的機構。
-
古代官署代稱
指太常寺等專司禮樂、祭祀的機構。因這類官署常主持祝頌儀式,明代方孝孺《祭鄭仲舒太常文》中即以“頌台”代指太常寺。例如:“禁林、學省、頌臺”中的“頌臺”即指此類官署。
補充說明:現代語境中,“頌台”作為成語的使用較少,更多見于古籍或特定曆史文獻。若需進一步考證,可查閱《漢語大詞典》或相關古代職官研究資料。
别人正在浏覽...
豹韬八衢本謀不可勝算馳目愁怖出納之吝摴蒲錦村區誕質大語帝枝遏密八音法侶鳳采鸾章分文未取嘎巴脆該是公司破産光纜光誦谷口孤妾橫施後羿畫一法徼冀寄鞮傑大髻螺錦心積信機長寇心兩傍蓮舟流響流啭馬蓼帽憑帽套冥火民間藝術母胎年輩泥菩薩過江逆邪坡仙窮燒刃面鋭悍山高不遮太陽沈悍瘦子私家台禁通使徒囚腕骨汙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