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家奴的意思、家奴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家奴的解釋

[slave;domestic servant] 封建主家裡的奴隸

詳細解釋

私家的奴仆。《漢書·高帝紀下》:“郎中 田叔 、 孟舒 等十人自髠鉗為 王 家奴,從王就獄。” 宋 陸遊 《老學庵筆記》卷一:“ 方臘 破 錢塘 時,朔日,太守客次有服金帶者數十人,皆 朱勔 家奴也。”《明史·郭英傳》:“禦史 裴承祖 劾 英 私養家奴百五十餘人,又擅殺男女五人。” 老舍 《駱駝祥子》五:“ 楊 宅用人,向來是三五天一換的,先生與太太們總以為仆人就是家奴,非把窮人的命要了,不足以對得起那點工錢。”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家奴,指在封建社會中隸屬于某個家庭或家族,為主人提供勞役服務且無人身自由的依附人口。其核心特征在于對特定主家的強烈人身依附關系。以下從詞典釋義、曆史背景及法律地位三方面詳細解析:


一、詞典釋義

  1. 《漢語大詞典》

    定義為:"私家擁有的奴仆。舊時賣身給主家,為主人服役的人。" 強調其私有屬性與人身依附本質。

  2.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

    解釋為:"舊時屬于主人家的奴隸。" 突出其作為"財産"的社會屬性。

  3. 《辭海》(第七版)

    補充說明:"中國古代社會中對主人有嚴格人身隸屬關系的仆役,其子孫世代為奴。" 指明身份世襲的殘酷性。


二、曆史背景與特征

  1. 來源與身份

    家奴主要通過買賣、賞賜、罪沒或世代繼承等途徑獲得,如清代"包衣"即為滿洲貴族家奴。其姓名、婚配、生死均受主家控制,法律地位等同牲畜財産。

  2. 與"佃農""雇工"的區别

    不同于租種土地的佃農或自由受雇的短工,家奴完全喪失人身自由,如《唐律疏議》規定:"奴婢賤人,律比畜産",其生命權亦不受同等保護。


三、法律地位的演變


四、文化符號與文學形象

古典文學中家奴常作為社會批判的載體,如《紅樓夢》中襲人、晴雯等角色,既展現家族興衰,亦折射底層命運。曹雪芹通過"賈府"家奴群像,揭示封建制度的壓迫本質。


權威參考文獻

  1. 漢語大詞典編輯委員會. 《漢語大詞典》[M]. 上海辭書出版社, 1986.
  2.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M]. 商務印書館, 2016.
  3. 夏征農, 陳至立. 《辭海》(第七版)[M]. 上海辭書出版社, 2020.
  4. 經君健. 《清代社會的賤民等級》[M].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2009.
  5. 瞿同祖. 《中國法律與中國社會》[M]. 中華書局, 2003.

網絡擴展解釋

“家奴”一詞在不同語境中有多重含義,具體解釋如下:

一、基本含義

  1. 私家奴仆
    指封建社會中的私人奴隸或仆役,依附于主人家庭,沒有人身自由,可被買賣或處置。例如《漢書》記載“自髠鉗為王家奴”,以及《明史》提到“私養家奴百五十餘人”,均指此類身份。

  2. 社會地位
    家奴屬于主人的私有財産,需絕對服從,常見于古代貴族或官僚家庭,如《三國演義》中董卓欲将侍妾“下賜家奴”的描述。


二、曆史演變與引申義

  1. 貶義成語
    明代起,“家奴”被引申為貶義詞,比喻為私利出賣國家或集體的人。例如“紅陽侯王立為言誤朝”的典故,批判其背棄公義。現代多用于譴責背叛行為,如“三姓家奴”形容反複無常者。

  2. 文化典故
    “三姓家奴”特指呂布,因其先後認丁原、董卓為義父,姓氏反複變更,成為缺乏忠誠的典型象征。


三、用法與示例

  1. 古籍記載
    宋代陸遊《老學庵筆記》提到朱勔的家奴“服金帶者數十人”,反映家奴可能因主人權勢而顯赫,但仍為奴籍。

  2. 現代造句
    如“家奴行為可恥”,用于批判個人主義至上者。


“家奴”本義為封建社會的私家奴仆,後衍生為對背叛者的貶稱,需結合語境理解。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漢書》《明史》等古籍原文。

别人正在浏覽...

八溟八字行船貶毀百色起義餔麋剗草除根串話諔詭待辦大慶市堵心發徹豐蔀風羽伏陰覆準幹部學校高爵厚祿公約扢搭搭诂诂蚩蚩古歡還蓋哈剌契丹翰墨筵胡髯佳觀竭命潔水積閥棘喉進退無路稽壓吉兆苛禁淚花量試聊備一格令疵懋冊馬入華山綿花敏辯拿三搬四辟塵犀屏蔽繁驵潛蟄起夜羣元生态危機伸冤世寵十年生聚淑明誦吟鐵軌歪意徙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