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澳大利亞首都。人口30萬(1994年)。城市以格裡芬湖為中心,湖南為行政區,湖北為商業中心。多公園和林地,有“花園城”之稱。有國立堪培拉大學、圖書館、藝術館等。
堪培拉(Canberra)是澳大利亞聯邦首都,其名稱含義和城市特征可綜合以下信息進行解釋:
名稱由來與地理位置
堪培拉源自當地原住民語言,意為“彙合之地”或“聚會的地方”。它位于澳大利亞東南部山脈區的開闊谷地,具體坐标為東經149°07′、南緯35°17′,面積約2395平方公裡,海拔760米,莫朗格洛河橫貫市區,西接馬蘭比吉河。
曆史與功能
1913年按規劃始建,1927年澳大利亞聯邦政府從墨爾本遷至此地,成為全國政治中心。城市以格裡芬湖為核心,湖南為行政區,湖北為商業中心,布局科學且與自然環境融合,被譽為“花園城”和“天然首都”。
人口與氣候
截至2024年,人口約41.03萬。氣候屬于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四季分明,夏季溫暖幹燥,冬季涼爽濕潤。
城市特色
堪培拉以低密度開發、綠地覆蓋率高等特點著稱,擁有國立堪培拉大學、國家圖書館、藝術館等文化設施,經濟以公共服務、銀行和旅遊業為主。
如需更詳細的曆史或文化信息,可參考權威百科或政府官網來源。
堪培拉指的是澳大利亞的首都,也是澳大利亞聯邦的政治中心。這個詞來自于澳大利亞原住民的語言,意思是“會議的地方”或“會議的樹”。堪培拉的命名源于其作為澳大利亞政府的集會和決策中心的特征。
堪(kān)是一個漢字,它的部首是土字旁(土字底部),總共有3個筆畫;培(péi)也是一個漢字,它的部首是土字旁,并且有6個筆畫;拉(lā)同樣是一個漢字,它的部首是手字旁(手字底部),有8個筆畫。
堪培拉的繁體字為「堪培拉」,保持了原字的結構和意思。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可能存在一些差異。對于堪培拉這個詞,古時候可能使用的寫法可能有所不同。然而,由于澳大利亞原住民語言表達方式的特殊性,沒有具體的古代漢字寫法可供參考。
1. 堪培拉是澳大利亞的首都。
2. 我計劃明年去堪培拉參觀國會大廈。
1. 堪城(kānchéng):指的是堪培拉這座城市。
2. 培訓(péixùn):進行教育培養,提升技能。
3. 拉動(lādòng):用力引導或推移物體。
堪培拉的近義詞是“澳大利亞首都”。
堪培拉的反義詞是“非首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