徒取的意思、徒取的詳細解釋
徒取的解釋
謂無功取祿。《韓非子·飾邪》:“人主又以過予,人臣又以徒取。”《呂氏春秋·務本》:“主雖過與,臣不徒取。”
詞語分解
- 徒的解釋 徒 ú 步行:徒步。徒涉。 空:徒手。 白白地:徒然。徒勞無益。 隻;僅僅:家徒四壁。 從事學習的人:徒弟。徒工。學徒。師徒。 同一派系或信仰同一宗教的人:信徒。教徒。黨徒。 人(多指壞人):匪徒。暴
- 取的解釋 取 ǔ 拿:索取。取書。取款。竊取。 選擇:選取。取材。取景。取道。取樣。 采用:采取。聽取。吸取。可取。取精用弘。 得到,招緻:獲取。取經。取償。取悅。 消去:取消。取締。 與予去存棄舍送 筆畫數
網絡擴展解釋
“徒取”是一個漢語成語,以下是其詳細解釋及延伸信息:
一、基本含義
- 拼音:tú qǔ
- 釋義:指付出努力卻得不到實際收益,形容白費力氣、無功而獲的行為。
- 結構解析:由“徒”(白白地、空耗)和“取”(獲取)組成,字面意為“空耗力氣去獲取”。
二、使用場景
- 批評草率行事
用于指責某人做事缺乏思考,導緻努力無果,例如:“他盲目投資,最終徒取一場空。”
- 形容無效努力
描述付出與回報不成正比的情況,例如:“計劃不周全,再拼命也是徒取。”
- 曆史語境中的引申
在古漢語中,可指“無功取祿”(沒有功勞卻獲取祿位),如《韓非子·飾邪》提到“臣不徒取”。
三、曆史典故
- 起源:最早見于《孟子·梁惠王上》中的寓言故事,後《呂氏春秋·務本》進一步強調“主雖過與,臣不徒取”的君臣之道。
- 文學引用:宋代詩詞《舜廟》中曾用“徒取箾韶索九陰”表達對徒勞的感慨。
四、近義詞與反義詞
- 近義詞:徒勞無功、竹籃打水、枉費心機
- 反義詞:事半功倍、一勞永逸、卓有成效
如需查看更多例句或典籍原文,可參考、2、4、5等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二
《徒取》的意思
《徒取》是一個成語,意思是隻取利益而不付出努力或不負責任。
《徒取》的拆分部首和筆畫
《徒取》的拆分部首是彳(走),取(取),共有9個筆畫。
《徒取》的來源
《徒取》這個成語源于古代中國的民間故事。故事中有一個叫做張三的懶惰人,他隻會靠着别人的勞動來謀生,并且從中獲取利益。他從不努力去做事,隻是徒取别人的勞動成果。這個故事告訴人們,應當努力工作,不要隻貪圖他人的勞動成果。
《徒取》的繁體字
《徒取》的繁體字為「徒取」。
古時候的漢字寫法
古時候的《徒取》的漢字寫法與現在相同。
《徒取》的例句
1. 他整天隻想着如何徒取别人的勞動成果,從來不曾自己動手。
2. 這個公司的經營者隻會徒取員工的勞動,卻一點也不關心員工的福利。
《徒取》的組詞
徒勞、徒步、徒然、徒勞無功。
《徒取》的近義詞
隻圖便宜、不勞而獲、敷衍了事。
《徒取》的反義詞
努力付出、勞動創造。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