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指 太公望 呂尚 。《楚辭·天問》:“ 師望 在肆 昌 何識。” 王逸 注:“ 師望 謂 太公 也。” 漢 桓寬 《鹽鐵論·複古》:“有司思 師望 之計,遂先帝之業。”《三國志·蜀志·許靖傳》:“今日足下扶危持傾,為國柱石,秉 師望 之任,兼 霍光 之重。”
“師望”是古代文獻中對呂尚(姜子牙)的尊稱,其含義和用法如下:
“師望”專指呂尚(即姜子牙),因其輔佐周文王、周武王建立周朝,被封為“太師”,故稱“師望”。其中“師”源于官職“太師”,“望”是周文王對他的尊稱(意為“盼望已久的賢才”)。
呂尚是西周開國功臣,曾垂釣于渭水之濱,被周文王發現并重用。他以謀略著稱,協助周朝推翻商纣統治,後世常以“師望”代指其功績和地位。
“師望”一詞多見于古典文獻,例如:
如需更完整的文獻例句或曆史考證,可參考《楚辭》《三國志》等古籍,或通過滬江詞典等權威來源進一步查閱。
師望是一個漢字詞彙,由“師”和“望”兩個部首組成。
“師”字是由“左耳朵”和“大”的組合而成,部首為“工”,筆畫數為5。
“望”字在古代是由“方”和“木”兩個部首組成,部首為“本”,筆畫數為8。
師望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其中“師”的本義是指教育和引導他人的人,也可以指導師或導師;“望”的本義是遠遠地看。
繁體字中,師望的寫法與簡體字一緻。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有所變化。例如《說文解字》中的釋文就顯示了不同的寫法。而對于師望這兩個字,寫法也隨着曆史的演變而變化。在古代,師字的寫法常用象形文字的形式,而望字則采用會意的形式。
例句:他是一位非常有經驗的師望。
組詞:師徒、師傅、師教、望見、望風。
近義詞:導師、教導、引導、觀望、眺望。
反義詞:學生、傾聽、追逐、望近。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