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印章。 明 徐渭 《女狀元》第三出:“小的不合叫那會篆刻的人,照依那關防刻一個小記印兒。”
(2).印記,印痕。 郭沫若 《高漸離》第三幕:“她那索痕很深,又有血紅的記印,那便是生前上吊的證據。”
“記印”是一個漢語詞語,其含義可以從以下兩個方面詳細解釋:
印章
指用于标識或認證的圖章。例如明代徐渭在《女狀元》中提到:“刻一個小記印兒”, 強調其作為實物印章的功能。
印記或印痕
指物體表面留下的痕迹或象征性标記。郭沫若在《高漸離》中描述:“血紅的記印”作為證據, 體現了這一含義。
漢典和《女狀元》《高漸離》的文獻引用均驗證了以上釋義的準确性。其他來源(-6、8)進一步補充了例句和詞義解析。
《記印》是一個漢字詞,表示記錄、記載事物的印記或痕迹。它可以用作動詞或名詞,在不同語境下具有不同的含義。
《記印》可以拆分為兩個部首:記部和印部。其中,記部位于左側,印部位于右側。
根據《康熙字典》,《記印》的總筆畫數為13個。
《記印》的來源較為複雜,它是根據古代印章文化發展而來的。印章是中國古代的一種重要制度,用于表示身份、确認文件的真實性以及記錄事物的狀态。在古代,人們将印章上的印記視為重要的記載方式,逐漸演化為現代的“記印”概念。
《記印》在繁體中的寫法為「記印」。
古時候的漢字寫法與現代略有不同。在古代,記印的寫法可能會有一些變化,但整體結構基本保持不變。例如,在《說文解字》中,印的形狀稍有差異,形似“拆”。這些變化是由于古代漢字演化過程中的書寫風格和字形變化導緻的。
1. 他用筆記下了這個重要的印象,留下了一道鮮明的記印。
2. 在這個博物館裡,每個展示物都帶有曆史的記印。
- 記錄:記錄事物,留下相關的信息。
- 印記:事物的痕迹或印象。
- 印證:用以證明或确認真實性的證據。
- 記錄:記載、記憶、記述。
- 紀念:記憶、紀念、緬懷。
- 忘記:遺忘、忘卻。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