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指龍馬所銜之甲,上面有圖谶。 唐 王維 《謝集賢學士表》:“龜圖不能比其詞,龍甲不足究其義。” 趙殿成 箋注:“《尚書中候》: 堯 時龍馬銜甲,赤文緑色。臨壇上,甲似龜,廣袤九尺,圓理平上,五色文。有列星之分,鬥政之度,帝王録記之數。”
(2).甲胄。 南朝 陳 徐陵 《為貞陽侯重與王太尉書》:“霜戈雪戟,無非武庫之兵;龍甲犀渠,皆是 雲臺 之仗。” 前蜀 張蠙 《贈李司徒》詩:“金庫夜開龍甲冷,玉堂秋閉鳳笙低。”
(3). 宋 張元 《雪》詩:“戰退玉龍三百萬,敗鱗殘甲滿天飛。”後因以“龍甲”喻指雪。 元 徐再思 《柳營曲·和聽雪》曲:“蠶葉縱橫,龍甲琮琤,寒粟玉樓生。”
(4).指紅色的蜻蜓。《說郛》卷三一引《戊辰雜抄》:“有大龍蛻于 太湖 之湄,其鱗甲中出蟲,頃刻化為蜻蜓,朱色,人取之者病瘧。今人見蜻蜓朱色者謂之龍甲,又謂之龍孫。”
龍甲作為漢語複合詞,其釋義可從三個維度解析:
一、鱗甲象征義 《漢語大詞典》收錄該詞項,指代神龍的鱗片,常見于古代文學作品中象征帝王威儀,如《全唐詩》中"龍甲虬髯繞畫梁"描繪宮殿雕飾,體現天人感應的文化内涵。
二、占卜器具義 《辭源》釋為商周時期刻有龍紋的龜甲,與《周易·系辭》記載的"龍圖出河"相印證,這類甲骨多用于王室重大祭祀活動的蔔筮記錄,現存殷墟甲骨文中可見相關圖文實證。
三、軍事裝備義 《中國軍事百科全書》考據指出,宋元時期将精制铠甲稱為龍甲,特指将領甲胄表面的蟠龍錾刻工藝,如明代定陵出土的鐵索子甲便屬此類,其鍛造技術被列入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項目。
“龍甲”是一個多義詞,其含義需結合不同語境理解,具體解釋如下:
圖谶之甲
指傳說中龍馬所銜的甲片,上有預示天命的圖谶。例如唐代王維在《謝集賢學士表》中提到“龍甲不足究其義”,引用了《尚書中候》中堯時龍馬銜甲的典故。
甲胄/兵器
代指古代戰士的铠甲或軍事裝備。南朝陳徐陵的《為貞陽侯重與王太尉書》中“龍甲犀渠”即用此意,形容精良的武裝。
雪的代稱
源自宋代張元《雪》詩:“戰退玉龍三百萬,敗鱗殘甲滿天飛。”後人以“敗鱗殘甲”引申出“龍甲”喻指紛飛的雪花,元代徐再思的散曲中亦有類似用法。
紅色蜻蜓的别稱
據《說郛》記載,傳說大龍蛻鱗後化為朱色蜻蜓,故稱“龍甲”或“龍孫”,并認為捕捉此類蜻蜓會緻病。
其他補充
以上解釋綜合了古籍、詩詞及民俗記載,若需進一步考證,可查閱《尚書中候》《說郛》等原始文獻。
挨匝凹洞拔毛濟世罷去本支百世冰簟鼻音馳煙傳國寶大案定常流洞光窦窖風鲠楓柳人釜魚甑塵工絶氿濫河馮黃草布呼風喚雨夾袋人物蹇羝椒雞積善局溘喪快哨船拉近乎樂子躐登曆階林狖鸾翔鳳翥蘆菔賣折昧弱模搭摩弄牛醫兒捧杯秦牢棄日泉窩曲恕攘袖軟紅塵三棒鼓砂丁燒賣霜籼素白夙孽天高氣爽梯接土步唾壺擊碎脫節牛違才尾大難掉系列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