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openly and without sense of guilt;with fervor and assurance] 形容说话理直气壮,不慌不忙
侃侃而谈
朝,与下大夫言,侃侃如也。——《论语·乡党》
亦作“偘偘”。1.刚直貌。 唐 柳宗元 《柳常侍行状》:“﹝ 柳浑 ﹞立诚之节,侃侃焉无所屈也。”《新唐书·陈廷老传》:“在公卿间,偘偘不干虚誉,推为正人。” 清 黄宗羲 《明儒学案·江右王门学案七·与唐仁卿书》:“今之学者平居非不侃侃,其临艰大之境,处非常之变,能不动心,有是乎?”
(2).和乐貌。《论语·乡党》:“朝,与下大夫言,侃侃如也。” 晋 成公绥 《延宾赋》:“誾誾偘偘,娱心肆情。” 宋 叶适 《祭陈君举中书文》:“进退用舍,侃侃雝雝;机虑内沉,笑语外融。” 明 宋濂 《赠龙泉簿蔡君序》:“容仪偘偘,言辞熙熙。”
(3).谓直抒己见,从容不迫。 清 唐孙华 《赠赵松一》诗:“説经常鏗鏗,陈史亦侃侃。” 白朗 《我怀念着远方的朋友》:“一想起她,我就仿佛看见她在那森严的法庭上,旁若无人地侃侃辩论的英雄姿态和她那又潇洒又泼辣的风度。”
“侃侃”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为“kǎn kǎn”,其含义和用法如下:
形容说话时理直气壮、从容不迫的状态,带有自信和坦率的态度。例如:“侃侃而谈”表示说话流畅且有说服力。
提示:若需了解相关成语(如“侃侃谔谔”)的详细典故,可参考《史记·商君传》等古籍。
《侃侃》是一个汉字词语,意思是说话直接、坦率、自信、不掩饰。形容人的言辞直截了当,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不拐弯抹角。
《侃侃》的左边部首是“人”,右边的部首是“贝”,共有10个笔画。
《侃侃》这个词最早来源于《左传》,当时的意思是指责、指摘、强词夺理。后来在民间口语中演变为坦率直言的意思,并成为一个正面、褒义词。
繁体字中,侃侃的写法保持不变。
在古代汉字写法中,侃侃的写法略有不同,字形较现代略微有些变化,但整体结构与现代写法相似。
1. 他在会议上侃侃而谈,毫不隐藏自己的观点。
2. 她侃侃而谈,不留余地地解释了自己的想法。
3. 这位演讲者侃侃而谈,深入浅出地阐述了自己的研究成果。
侃谈、侃价、侃侃公益、闲谈侃侃、侃侃而谈等。
直言不讳,坦率,爽朗。
隐晦,拐弯抹角,含糊其辞。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