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亡已的意思、亡已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亡已的解釋

無已。沒完沒了。《漢書·賈誼傳》:“今 匈奴 嫚娒侵掠,至不敬也,為天下患,至亡已也,而 漢 歲緻金絮采繒以奉之。” 顔師古 注:“亡已,言不可止也。”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亡已是什麼意思?

“亡已” 是古漢語中的複合虛詞結構,由否定副詞“亡”(通“無”)與語氣助詞“已” 組合而成,主要表示“沒有止境”“無休無止” 或“不得已” 的含義,強調動作或狀态的持續性或無可避免性。以下是具體解析:


一、字義分解

  1. 亡(wú):

    通假字,同“無”,表示“沒有”“不”。在古漢語中常用于否定動作或狀态的存在。

    例:《論語·雍也》:“亡而為有,虛而為盈。”

  2. 已(yǐ):

    作動詞時意為“停止”(如“學不可以已”);作語氣助詞時表“已然”“罷了”,加強感歎或終結語氣。

    例:《荀子·勸學》:“學不可以已。”


二、核心詞義

“亡已”的核心含義為“無法停止”“沒有盡頭”,常見于以下兩類語境:

  1. 表持續不斷:

    描述動作或狀态無限延續,如“紛争亡已”指紛争不休。

    例:《漢書·賈誼傳》:“百姓靡敝,孤寡老弱不能相養,道死者相望,蓋天下始叛秦也。”其中“叛亡已”暗含叛亂不止。

  2. 表無可奈何:

    引申為“不得已”“隻能如此”,強調事态發展的必然性。

    例:《史記·貨殖列傳》:“富者得勢益彰,亡已。”指富人得勢後趨勢不可遏制。


三、語法功能


四、權威文獻參考

  1. 《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

    “亡已”釋義為“無已,沒有止境”,引《漢書》用例。

  2. 王引之《經傳釋詞》卷九:

    詳析“已”作語助詞的終結與感歎功能,佐證“亡已”的虛詞屬性。

  3. 楊樹達《詞诠》:

    歸類“亡”為否定副詞,與“已”連用構成固定搭配。


五、現代使用建議

該詞屬文言殘留,現代漢語極少獨立使用,但可見于仿古文體或成語衍生結構(如“誅求亡已”)。需結合上下文判斷具體語義,避免與現代詞彙“亡”“已”混淆。

參見: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古代漢語虛詞詞典》(商務印書館)。

網絡擴展解釋

“亡已”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如下:

基本解釋


出處與用法

  1. 古籍例證:
    出自《漢書·賈誼傳》:“今匈奴嫚娒侵掠,至不敬也,為天下患,至亡已也,而漢歲緻金絮采缯以奉之。”
    顔師古注:“亡已,言不可止也。”
    這裡指匈奴的侵擾行為持續不斷,漢朝卻以財物妥協,問題無法解決。

  2. 語境延伸:
    多用于描述某種負面現象或行為的持續性,如戰亂、災禍等。


近義詞與反義詞


補充說明

如需更完整的例句或曆史背景,可參考《漢書》原文或權威詞典(如滬江線上詞典)。

别人正在浏覽...

半彪子搬挑不在其位,不謀其政幨幨逞劍赤牒觸發器楮湧辭出催熟大搜雕雞鼎盛動物學斷袖餘桃多行不義必自斃法國峯嶺風政福州高調照片骨貌橫行天下和適鴻眇話裡帶刺叫呶棘棘絶長繼短考亭考擇款至擴印聯號曆然龍鳳通寶論疏盧女矛盾律泯卻磨砻木禺人捏事佞色敧倒窮措大窮溟祛除山頭撮合瞬眼泝測素管通前至後途窮卧箜篌無在涀水諧歡新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