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传 春秋 齐 宁戚 饲牛,击牛角而歌于康衢,辞曰:“南山矸,白石烂,生不遭 尧 与 舜 禪。短布单衣适至骭,从昏饭牛薄夜半,长夜曼曼何时旦?” 桓公 奇其歌,命后车载回,任以国政。事见《吕氏春秋·举难》、 汉 刘向 《说苑·尊贤》。歌辞见《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 裴駰 集解引 应劭 曰。后因以“康衢歌”喻指贤才不遇而发之悲歌。 唐 骆宾王 《上吏部侍郎帝京篇启》:“﹝君侯﹞观 梁父 之曲,识卧龙於 孔明 ;听康衢之歌,得饭牛於 宁戚 ,是用异人翘首,俊乂归诚。”
“康衢歌”是一个源自历史典故的词语,其含义与古代贤才不遇的境遇相关,具体解释如下:
“康衢”指宽阔平坦的大路,“歌”即歌唱。字面组合可理解为“在大路上歌唱”,但实际含义需结合典故理解。
据《吕氏春秋·举难》和《说苑·尊贤》记载:春秋时齐国宁戚怀才不遇,曾击牛角而歌于康衢(大路),歌词中有“生不遭尧与舜禅”“长夜漫漫何时旦”等句,抒发未遇明君的悲叹。齐桓公听闻后,赏识其才华并委以重任。
后世以“康衢歌”比喻贤能之士未遇伯乐时的悲叹,成为文学中表达怀才不遇的典型意象。例如唐代骆宾王在《上吏部侍郎帝京篇启》中引用此典,暗喻自身境遇。
部分现代解释(如查字典)将“康衢歌”引申为“社会安定、人民安居乐业”, 此说法与原始典故不符,可能是对字面义的误读。需结合历史文献理解其本义。
若需进一步考证,可查阅《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裴骃集解引应劭注。
《康衢歌》是一首古代诗歌,描述了生活在康庄大道上的人们幸福快乐的场景。
康衢歌的拆分部首为“广”和“衣”,拆分的笔画分别为3画和5画。
《康衢歌》最早见于《楚辞·九思·远游篇》,是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之一。
康衢歌的繁体为「康衢歌」,字形和简体一致。
在古时候,汉字的写法有所变化,但康衢歌的字形没有明显改变。
康衢歌诗中的一句话:“康庄大道,兮阳光明媚,宛如天堂。”描述了康庄大道上阳光明媚的景象,让人感受到宛如天堂的美好。
康衢歌本身是一个词组,没有常见的词组或词语与之搭配使用。
康衢歌的近义词可以是康庄大道、幸福歌、乐康之歌等。
康衢歌的反义词可以是凄凉歌、悲苦之歌、哀怨曲等。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