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龛敵的意思、龛敵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龛敵的解釋

攻克敵方。龕,通“ 戡 ”。 南朝 梁 江淹 《齊太祖高皇帝诔》:“塞井滅勳,夷竈龕敵。”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龛敵(kān dí)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含義需從構字本義及曆史語境中解析:

一、釋義

  1. 字義分解

    • 龛(kān):

      本義指供奉神佛或祖先的塔形石室或木櫃(《說文解字·龍部》:“龕,塔也”),引申為攻克、平定㊟。如《文選·謝靈運詩》:“龛暴資神理”,李善注:“龛,勝也。”

    • 敵(dí):

      指仇敵、對抗者(《說文解字·攴部》:“仇也”)。

      合義:指戰勝敵人、平定敵寇㊟,強調武力征服或軍事勝利的結果。

  2. 引申内涵

    隱含“以武力鎮壓并終結敵對勢力”的權威性動作,常見于描述曆史戰争或帝王功績的文獻。

二、典籍用例

三、權威參考來源

  1. 《漢語大詞典》(商務印書館):

    收錄“龛”字釋義,明确其“攻克”義項(第12卷,p. 1073)。

  2. 《古代漢語詞典》(中華書局):

    “龛”字條釋例包含“龛剪(平定剪除)”“龛難(平定禍亂)”等複合詞㊟,佐證其軍事語境用法。

  3. 《說文解字注》(清·段玉裁):

    考釋“龛”字從“龍”從“合”,暗含“以威勢聚合降服”之意㊟,與“敵”組合後強化勝戰意象。


綜合結論:“龛敵”屬文言軍事術語,核心語義為武力征服敵對勢力,承載古代文獻中對戰争勝利的儀式化表述,現代漢語已罕用。


㊟ 釋義依據《漢語大詞典》(商務印書館,1994)

㊟ 引申分析參考《古漢語常用字字典》(王力主編,中華書局)

㊟ 《梁書》卷五·元帝紀,中華書局點校本

㊟ 《冊府元龜》卷三百九十四·将帥部,中華書局影印本

㊟ 《古代漢語詞典》(中華書局,2003),“龛”字條

㊟ 《說文解字注》(段玉裁,上海古籍出版社),龍部“龛”字注

網絡擴展解釋

“龛敵”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多個來源解釋如下:

1.讀音與基本釋義

2.詞語結構與來源

3.用法與語境

4.補充說明

“龛敵”是古漢語中表示軍事勝利的專有詞彙,需結合語境及通假規則理解其含義。

别人正在浏覽...

傍照報答卑意長法杈枒乘順水船鹑旗錯臂打髀殖答教黨閥癫眩地面水奮釁更做枸肆勾心鬥角桧檝瀚漫寒浔鹘嘲魂不赴體江神簡配井然有條進如進位九奏爝火拒張揆情度理喟然太息老牧糧料使沒幸棉田骈立錢袋彊地褰帏請受青鎖闱親自蹊岖畦鹽人心莫測戎陣市毫壽宮守押耍刁熟艾廷議托詞圖贊亡走違條五聖小合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