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官名。《新五代史·唐臣傳·張延朗》:“﹝ 張延朗 ﹞事 梁 ,以租庸吏為 鄆州 糧料使。”參見“ 糧料院 ”。
糧料使是古代官職名,主要職責與軍需物資管理相關,具體解釋如下:
糧料使是唐代設立的官職,負責軍隊糧饷、物資的供應與調配,尤其在戰時會臨時設置此職。五代時期沿用,例如後梁官員張延朗曾擔任“鄆州糧料使”。
《新五代史》記載,張延朗“以租庸吏為鄆州糧料使”,表明該職位與地方財政、稅收管理存在關聯。
“糧料院”是與之相關的機構,可能為糧料使的上級或協作部門,但具體職能需結合更多史料考證。
如需進一步了解唐代官職體系或五代軍事制度,可查閱《新五代史》等曆史文獻。
《糧料使》是一個由四個漢字組成的詞語,包括“糧”、“料”、“使”。它的意思是“負責管理和使用糧食和物資以供人們生活和生産需要的人員或機構。”
《糧料使》的部首分别是:“米”、“木”、“口”、“示”。
它的拆分後字的筆畫分别是:6畫、4畫、3畫、5畫。
《糧料使》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在古時候,國家需要有專門的機構來管理糧食和物資的供應與分配,因此出現了“糧料使”這一職位。
在繁體字中,《糧料使》的寫法仍然保持不變,也是由四個漢字組成。
在古代的漢字寫法中,《糧料使》的寫法可能會有些變化。具體的古字寫法需要參考古代的銘文、碑刻等文物資料。
1. 他是一名經驗豐富的糧料使,對倉儲、運輸和配給都非常熟悉。
2. 他被任命為縣級糧料使,負責确保糧食的供應和分配。
組詞包括:糧食、料理、使命、使者。
近義詞包括:倉庫管理員、物資管理員、糧食管理人員。
反義詞包括:耗費者、浪費者。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