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聖的意思、五聖的詳細解釋
五聖的解釋
(1).五個聖人。指 神農 、 堯 、 舜 、 禹 、 湯 。《淮南子·修務訓》:“若夫 神農 堯 舜 禹 湯 ,可謂聖人乎?有論者必不能廢,以五聖觀之,則莫得無為明矣。”
(2).五個聖人。指 唐高祖 、 太宗 、 高宗 、 中宗 、 睿宗 。 唐 杜甫 《冬日洛城北谒玄元皇帝廟》詩:“五聖聯龍袞,千官列雁行。” 唐 康骈 《劇談錄·老君廟畫》:“壁有 吳道玄 畫五聖真容及 老子 化胡經事。”
(3).舊時 江 南一帶所奉之邪神。 明 陸粲 《庚己編·說妖》:“ 吳 俗所奉妖神,號曰五聖,又曰五顯靈公,鄉中呼為‘五郎神’,蓋深山老魅山蕭木客之數也。” 清 鈕琇 《觚賸·奏毀淫祠》:“ 江 南家立尺五小廟祀之,俗稱五聖祠。是後日漸蕃衍,甚至樹頭花前,雞塒豕圈,小有萎殀,輒曰五聖為禍。”
詞語分解
- 五的解釋 五 ǔ 數名,四加一(在鈔票和單據上常用大寫“伍”代):五彩。五官。五谷。五金。五代(中國朝代名,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先後在中原建立政權的時期)。五帝(中國傳說中的五個帝王,通常指黃帝、颛顼、
- 聖的解釋 聖 (聖) è 舊時稱所謂人格最高尚的、智慧最高超的人:聖人。聖哲。 最崇高的,對所崇拜的事物的尊稱:神聖。聖潔。聖地。聖經。 封建時代美化帝王的說法:聖上。聖旨。聖明。 稱學問、技術有特高成就的:聖
網絡擴展解釋
“五聖”是一個多義詞彙,在不同曆史或文化語境中有三種主要解釋,具體如下:
1. 上古五位聖王
指神農、堯、舜、禹、湯(商湯),源自《淮南子·修務訓》的記載。這五位被視作華夏文明早期的賢明統治者,代表治國典範。
2. 唐朝五位帝王
特指唐高祖(李淵)、太宗(李世民)、高宗(李治)、中宗(李顯)、睿宗(李旦)。杜甫在《冬日洛城北谒玄元皇帝廟》中提到的“五聖聯龍袞”即指此,唐代官方文獻及壁畫中亦常見此稱謂。
3. 江南民間信仰中的邪神
俗稱“五顯靈公”或“五郎神”,多見于明清文獻(如陸粲《庚己編》),被描述為山野精怪演化而成的民間神祇,帶有一定巫術色彩。
其他補充解釋
部分文獻(如儒家體系)将“五聖”定義為孔子、顔回、曾子、子思、孟子,但此分類流傳範圍較窄,多見于特定學術讨論。
注意:不同語境下“五聖”所指可能差異較大,需結合具體文獻或文化背景判斷。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淮南子》、唐代史料及明清民俗記錄。
網絡擴展解釋二
五聖(wǔ shèng)一詞意為五位聖人。拆分部首是“五”和“聖”,“五”的部首是“二”,“聖”的部首是“土”。筆畫分别為“五”字有4畫,“聖”字有7畫。五聖指的是古代中國的五位儒家聖賢,他們分别是孔子、孟子、曾子、子思和子榮。
《五聖》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儒家經典《禮記》,其中有所謂的“六藝”,即:禮樂射禦書數。後來,由于禦的實際使用範圍較小,于是就去掉了“禦”字,從而演變成了“五藝”,也就是五種藝術,還指代了五位聖人的學說。
在繁體字中,“五聖”用繁體字寫作“五聖”。古代漢字的寫法較為繁複,有許多變體。以“五聖”為例,它在古代的寫法中也出現過多種形式,例如“伍聖”、“五聖人”、“五聖人”等等。
例句:“五聖同日誕,孔孟曾子隨,禮樂皆奉行,德行傳華夷。”
與“五聖”相關的組詞有“五賢”、“五子”、“五經”等,其中“五賢”指的是孔子、孟子、曾子、子思和子車五位儒家聖賢的合稱;“五子”指的是五位先秦儒家學派的代表人物,即孔子、孟子、曾子、子思和子車;“五經”指的是儒家經典《詩經》、《書經》、《禮經》、《易經》和《春秋經》。
與“五聖”相近的詞語有“五賢”、“五子”、“五聖人”等,它們都指的是儒家曆史上的聖賢。
反義詞較少與“五聖”相關,因為“五聖”通常是用來描述儒家曆史上的聖人的,而沒有具體的反義詞。神聖和犯罪無疑是正反義詞,不過與“五聖”的本意關系并不明顯。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