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楷則的意思、楷則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楷則的解釋

法式,楷模。《孔叢子·連叢子下》:“ 季彥 為人謙退愛厚……下筆則典誥成章,吐言必正名務理,故每所交遊,莫不推先以為楷則也。”《後漢書·北海靖王興傳》:“ 睦 能屬文,作《春秋旨義終始論》及賦頌數十篇。又善《史書》,當世以為楷則。”《晉書·阮種傳》:“﹝ 阮種 ﹞進止有方,正己率下,朝廷鹹憚其威容。每為駁議,事皆施用,遂為楷則。” 明 宋濂 《大天界寺住持孚中禅師信公塔銘序》:“其秉住持事者,若 笑隱訢公 、 曇芳忠公 皆名德之士,舉行 百丈 清規,為東南之楷則。”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楷則”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多個權威來源解釋如下:

一、基本釋義

“楷則”指法式、楷模,即可以作為典範或标準的事物。常用于形容在文學、書法、行為規範等領域具有示範意義的對象。


二、古籍出處與用法

  1. 《後漢書》
    記載東漢宗室劉睦“善《史書》,當世以為楷則”,指其書法被奉為典範。
  2. 《晉書·阮種傳》
    提到阮種提出的駁議“遂為楷則”,意為他的觀點成為官方采納的标準。
  3. 《孔叢子》
    稱季彥“吐言必正名務理”,故其言行被推崇為“楷則”。
  4. 佛教文獻
    明代宋濂記載禅師推行“百丈清規”,成為佛教界的楷則。

三、近義詞與反義詞


四、應用示例

如需查看更多古籍原文或例句,可參考漢典、查字典等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二

《楷則》這個詞是什麼意思:

楷則(kǎi zé)是指規範、标準的行為準則或榜樣。它可以是一個人、一種行為、一段經曆、一項規定等,用以成為他人學習、效仿的榜樣。

拆分部首和筆畫:

《楷則》這個詞是由“木”和“曷”兩個部首組成的。其中,“木”表示與樹木相關的意義,而“曷”則表示問、號。

《楷則》一共有13畫。其中,“木”部由4畫組成,而“曷”部由9畫組成。

來源和繁體:

《楷則》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尚書·大禹谟》中的“爰載五車,以為楷則”(意為:以此為準則)這句話。而繁體字“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楷則的寫法與現在略有不同。其中,”曷“部分的寫法更加複雜,筆劃數量也可能有所不同。

例句:

1. 他的高尚品德是大家心中的楷則。

2. 作為家長,應該為孩子樹立良好的楷則。

3. 這位著名企業家的成功故事成為許多創業者的楷則。

4. 社會需要各行各業的優秀人才作為楷則,引領他人向前發展。

5. 他的辛勤付出和堅持不懈的精神成為我們團隊的楷則。

組詞:

1. 榜樣

2. 行為準則

3. 行為規範

4. 行事規範

近義詞:

1. 範例

2. 典範

3. 模範

4. 榜樣

反義詞:

1. 不端

2. 不法

3. 非範範例

4. 不規範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