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寺名。在 福建省 泉州市 ,始建于 唐 垂拱 二年。
(2).寺名。 唐玄宗 開元 年間,令天下州郡各建一大寺,即以年號為名。著名的有 陝西 鳳翔 開元寺 ,寺内有 吳道子 、 王維 畫。《清一統志·陝西鳳翔府二》:“ 開元寺 在 鳳翔縣 城内北街, 唐 開元 元年建,寺内亦有 吳道子 畫佛像,東閣有 王維 畫墨竹。”
“開元寺”是唐代以來以年號命名的佛教寺院統稱,其名稱源于唐玄宗開元二十六年(738年)頒布的诏令,要求各州郡建造官方寺院以超度戰亡将士并鞏固政權。以下是詳細解釋:
“開元”取自唐玄宗年號,寓意“開元盛世”。根據記載,開元二十六年,玄宗下令全國十大州郡建造官方寺院,部分直接以“開元寺”命名,部分由原有寺院更名而來(如潮州荔峰寺改為開元寺)。此舉既是佛教興盛的體現,也帶有政治宣示意義。
經曆多次重建與更名,如潮州開元寺在元代加“萬壽禅寺”稱號,明代加額“萬壽宮”。現存建築多為宋明清時期修繕遺存,融合不同朝代風格。
作為唐代佛教與政治結合的典型産物,開元寺群體現了古代“政教合一”的特點。其建築、藝術和制度(如順義知縣谒碑制度)為研究古代宗教、社會提供了重要實物依據。
《開元寺》是一個詞彙,指的是一座名為“開元寺”的寺廟,這個寺廟在中國曆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和影響。
“開元寺”這個詞可以拆分成三個部首,分别是“立”、“宀”和“龍”。其中,“立”是指立柱的意思,它的部首是立字旁,讀作“li”;“宀”是一個獨立的漢字部首,表示屋頂,讀作“mián”;“龍”則是一個獨立的漢字,讀作“lóng”。
根據字典查詢,拆分成這三個部首後,“開元寺”這個詞的總筆畫數為17畫。
《開元寺》這個詞來源于唐代(公元618年-907年),當時的唐玄宗皇帝命人修建“開元寺”。這座寺廟是為了祈求國泰民安、國家繁榮而建造的,也被當時的寺廟之一。
在繁體字中,“開元寺”可以寫作“開元寺”。
根據古代漢字的寫法,我們可以了解到“開元寺”的古時候寫法。這個詞在古代可能會以不同的方式書寫,因為隨着時代的變遷,漢字的形狀和書寫方式也發生了一些變化。
以下是幾個使用“開元寺”的例句:
1. 據史書記載,開元寺在盛唐時期是當地居民朝拜的重要場所。
2. 這座開元寺是中國佛教的重要聖地之一。
3. 在元代後期,開元寺經曆了一次大規模的修繕。
與“開元寺”相關的組詞有:
1. 開放
2. 元代
3. 寺廟
與“開元寺”意思類似的近義詞有:
1. 大寺廟
2. 古刹
3. 名山大寺
與“開元寺”意思相反的反義詞可以是:
1. 關閉的建築物
2. 廢棄的宗教場所
3. 被拆除的寺廟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