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缊褐的意思、缊褐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缊褐的解釋

(1).猶缊袍。泛指貧者所服粗陋之衣。 晉 葛洪 《抱樸子·祛惑》:“譬如假穀於 夷 齊 之門,告寒於 黔 婁 之家,所得者不過橡栗緼褐,必無太牢之饍、錦衣狐裘矣。” 晉 陶潛 《祭從弟敬遠文》:“冬無緼褐,夏渴瓢簟。” 北齊 顔之推 《顔氏家訓·勉學》:“若務先王之道,紹家世之業,藜羹緼褐,我自欲之。”

(2).指貧寒者。《晉書·文苑傳·王沉》:“是則袞龍出於緼褐,卿相起於匹夫。”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缊褐”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wēn hè(注意“缊”在此處不讀yùn),其含義可從以下兩方面解析:

  1. 字面含義

    • 缊:指亂麻或舊棉絮填充的衣物,材質粗糙。
    • 褐:原指粗布衣服,後泛指貧賤者的衣着。
      組合後,“缊褐”字面指用粗麻、舊絮制成的簡陋衣物,如和所述,是古代貧寒者的典型穿着。
  2. 引申含義

    • 代指貧寒者:因“缊褐”是窮人的服飾,該詞也被借代指代貧寒階層本身。例如晉代葛洪《抱樸子》中“橡栗緼褐”與“錦衣狐裘”對比,凸顯貧富差異。
    • 象征清貧生活:在《顔氏家訓》等文獻中,“緼褐”常與安貧樂道的品德關聯,體現對物質匮乏的坦然态度。

補充說明:

建議結合《漢語大詞典》或權威古籍注本進一步考證,以補充網絡釋義的不足。

網絡擴展解釋二

《缊褐》這個詞的意思是指衣衫破舊、褴褛不堪的樣子。它是一個由兩個字組成的詞,分别是“缊”和“褐”。 首先,我們來看一下這兩個字的拆分部首和筆畫。其中,“缊”的拆分部首是“缶”,它的筆畫數是5;而“褐”的拆分部首是“裎”,它的筆畫數是13。 關于這個詞的來源,據考證,《缊褐》最早出現在《詩經·國風·鄘風·君子偕老》一篇中:“缊褐瓢箪,世所不堪。”它形容了君子與貧窮不堪的境況相伴的情景,後來逐漸成為描述衣衫破爛的詞語。 至于繁體字形,它的寫法是「緼褐」。 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中,我們可以找到一些與“缊褐”相關的字。比如,“缊”的古字形是“絭”,在拆分部首和筆畫上和現代寫法一樣,而“褐”的古字形是“纥”,在拆分部首和筆畫上也與現代寫法相同。 以下是一個例句來說明“缊褐”的用法:“他穿着一身缊褐的衣服,給人一種頹廢不堪的感覺。” 關于組詞,與“缊褐”相關的組詞有:缊毛衣、缊絹衣、缊絮袍等等,這些詞都是用來形容衣物破舊的。 近義詞方面,可以用“破爛不堪”、“破衣爛衫”、“破敗不勝”作為替代。 而與“缊褐”相反的詞是“華麗”、“光鮮”。 以上就是關于《缊褐》這個詞的意思、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的相關内容。希望能幫到你!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