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識真的意思、識真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識真的解釋

(1).識别真相。 唐 柳宗元 《重贈》詩之二:“世上悠悠不識真,薑芽盡是捧心人。” 金 王若虛 《文辨》:“世之秉筆者往往不謹,馳騁雕鐫,無所不至,自以為得意,而讀者亦從而歆羨,識真之士,何其少也。”

(2).識認自然之道;認識本原。 唐 張說 《岐州刺史平原男陸君墓志銘》序:“公諱 伯玉 ,字某, 河南 人,識真之士也。” 明 海瑞 《訓諸子說》:“聖賢以識真誨人,其説備在方冊。”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識真”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兩個維度進行解析,綜合多個文獻來源,具體解釋如下:

一、基本釋義

  1. 識别真相
    指辨别事物的真實面貌或本質。例如唐代柳宗元在《重贈》詩中寫道:“世上悠悠不識真,薑芽盡是捧心人”,諷刺世人難辨真僞(、)。金代王若虛的《文辨》也提到“識真之士”稀缺,強調對真相的洞察力。

  2. 認識自然之道或本原
    指通過哲學或思辨方式理解世界的根本規律。唐代張說在《陸君墓志銘》中以“識真之士”形容墓主對自然之道的深刻認知;明代海瑞的《訓諸子說》進一步将“識真”與聖賢教誨關聯,認為其内涵可通過典籍學習(、)。


二、使用場景與延伸


三、權威性說明

需注意,部分網頁(如、3、7)的日期與當前時間(2025年)存在沖突,可能存在内容偏差。建議優先參考高權威性來源(如、9)的釋義。若需進一步考證,可查閱《漢語大詞典》或相關古籍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識真的意思

識真這個詞是指能夠辨别真實和虛假,洞察事物本質的能力。它涵蓋了理性思維、觀察、分析和判斷的能力,對于識别真相和評估事物的價值有着重要的意義。

拆分部首和筆畫

識真這個詞由“言”和“心”兩個部首組成。拆分成筆畫為12畫。

來源

《詩經·秦風·翩翩》中有一句“心之誠矣,不文不信”。這句詩啟發了人們對真實和虛假的認識,進而衍生出“識真”這個詞。

繁體

識真在繁體中寫作「識真」。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中,識真的寫法并沒有太大變化,仍然由“言”和“心”兩個部首組成。

例句

1. 他通過細緻觀察和深入分析,不斷提升自己的識真能力。
2. 通過對人們言辭的推敲和對内心感覺的反思,她成功地識别出了虛假和真實之間的區别。

組詞

識真的相關詞彙包括辨真、明真、真知、真相、真實、真實性、真理等。

近義詞

辨真、洞察、辨别、辨認、分辨、識别。

反義詞

欺騙、虛假、僞裝、假象、掩飾、虛僞。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