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utcher;slaughter] 用刀殺 [牲畜]
(1).宰殺(牲畜)。 晉 葛洪 《抱樸子·道意》:“然雖不屠宰,每供福食,無有限劑。” 宋 蘇轼 《地獄變相偈》:“都人懼罪業,兩月罷屠宰。” 清 王應奎 《柳南隨筆》卷二:“時禁屠宰,犯者加刑。” 白危 《被圍困的農莊主席》:“如果有必要的話,是否可以考慮在這裡專設一個屠宰所。”
(2).指屠夫,劊子手。 晉 葛洪 《抱樸子·用刑》:“ 楊子雲 謂 申韓 為屠宰。” 宋 無名氏 《新編古今類事·谶兆下·蜀主歸國》:“京師屠宰多煮肉以賣。”
"屠宰"是由"屠"與"宰"組成的并列式複合詞,在《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中被定義為"宰殺(牲畜)"。該詞作為動詞使用時,特指以規模化方式結束牲畜生命并進行胴體分割的加工程式,常見于肉類食品加工行業。
從行業規範角度,該行為受《生豬屠宰管理條例》(農業農村部令2021年第2號)嚴格約束,要求具備資質的定點屠宰場須按照國家标準GB/T 17236-2019《畜禽屠宰操作規程》實施操作,包含緻昏、放血、脫毛、淨膛等标準化工藝流程。中國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明确指出,屠宰過程必須同步實施《動物檢疫管理辦法》規定的檢疫程式,涵蓋胴體檢疫、内髒檢驗等關鍵環節。
在專業術語體系中,"屠宰工藝"指代從活體牲畜到冷鮮肉制品的全流程技術體系,而"屠宰檢疫"則特指官方獸醫在屠宰環節實施的法定疫病檢測程式。根據國家統計局發布的《國民經濟行業分類》(GB/T 4754-2017),該行為被歸類于農副食品加工業中的"屠宰及肉類加工"類别。
注:本文引用的規範文件可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農村部官網(www.moa.gov.cn)政策法規欄目、國家标準全文公開系統(openstd.samr.gov.cn)及國家統計局官網(www.stats.gov.cn)查詢原件。
“屠宰”一詞的詳細解釋如下:
指用刀宰殺牲畜的行為,通常用于描述人類對動物(如牛、羊、豬等)進行有目的的宰殺活動。例如:“承天節禁屠宰刑罰”(《宋史·真宗本紀》),“都人懼罪業,兩月罷屠宰”(蘇轼詩句)。
現代屠宰行為需遵循衛生标準和動物福利法規,例如設立專門屠宰場所()。部分國家還會通過禁屠令保護特定物種或維護宗教習俗。
注:如需了解具體法律條款或文化案例,可參考《宋史》《抱樸子》等古籍原文,或查閱現代畜牧業管理規範。
愛人以德辨告兵匪博魚才吏村言大包大攬大路活擔認疊漏斷雨惡衣粗食附益槁落構立官當貴而賤目國賦翰音鶴舟換鵝群黃花節皇想火牛陣兼羅減瘦寮廓料吏骊岫輪車鹵水瞑菜目不暇給穆民篇子迫阨搴旗清芬青玉人造革阮生恸乳犢不怕虎三館三年化碧散佚守委梳巡斯洛文尼亞人歲末孫接态色特賣王極蜿灗圍壍侮忽夏狄詳奪顯考淅零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