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指詩文的煉意煉辭。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鎔裁》:“若二子者,可謂練鎔裁而曉繁略矣。” 範文瀾 注:“文以情理為根本,辭藻為枝葉;鎔所以治情理,使綱領清晰,裁所以治辭采,使蕪穢不生。” 清 方東樹 《書<望溪先生集>後》:“其為文,不能如先生之潔,而知所鎔裁,以合化于古。” 劉大傑 《中國文學發展史》第十一章下篇二:“﹝ 謝朓 ﹞在聲律與辭藻的運用上,善于鎔裁,而不流于淫6*靡。”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镕裁漢語 快速查詢。
“镕裁”是古代文學理論中的重要概念,主要指對文章内容和形式的提煉與剪裁,源自南朝劉勰的《文心雕龍》。其含義可從以下兩方面解析:
镕(規範内容)
指根據文體特點和主題需求,對文章的思想、素材進行提煉,使結構清晰、主旨突出,如同熔煉金屬後定型。例如,劉勰強調“情理設位,文采行乎其中”,即通過“镕”使文章合乎規範。
裁(剪裁文辭)
指删減冗餘詞句,避免重複或浮誇表達,使文字簡潔有力。劉勰提出“善删者字去而意留”,強調删改需保留核心意義。
需注意的是,部分文獻(如)将“镕裁”解釋為“人才選拔”,但此用法較少見,主流含義仍聚焦文學領域。
镕裁是一個漢字詞語,由“镕”和“裁”兩個字組成。
镕的部首是金,總筆畫數為17。镕的繁體字為“鎔”,在古代漢字中可以寫作“鏤”或“镂”。镕意為熔化金屬使其成為液體,或是将金屬融合在一起。镕也可以引申為融合、熔煉。
裁的部首是衣,總筆畫數為13。裁的繁體字為“裁”,古代常用“裃”字。裁意為剪裁、剪斷、割去。在古代,裁也用作指裁縫的人。
镕裁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冶煉金屬的技術中。在那個時候,人們通過将金屬加熱、镕化後進行塑造和制作。同時,裁剪也是制作服裝時的常見步驟,所以镕裁這個詞便逐漸形成了,用來形容金屬加工或制作衣物的過程。
以下是一些例句:
1. 他們使用高溫火爐将金屬镕化。
2. 這家工廠專門從事金屬的镕裁加工。
3. 她細心地裁剪着布料,以便制作成精美的服裝。
一些與镕裁相關的詞語:
1. 镕煮:指将金屬加熱至高溫使其融化。
2. 鉗裁:指用鑷子或鉗子剪裁、修剪。
一些與镕裁相近的詞語:
1. 煉制:指通過熔化和混合制造材料。
2. 熔煉:指将金屬或其他物質加熱融化。
一些與镕裁相反的詞語:
1. 鑄造:指通過将液态金屬或其他物質倒入模具中制造物品。
2. 裁剪:指用剪刀或其他工具剪裁和修整物品的邊緣或大小。
綜上所述,镕裁是一個漢字詞語,意為金屬加工或制作衣物的過程,來自于古代金屬冶煉和裁剪技術。镕裁可以用作形容金屬加工或制作衣物的動作,也可以引申為融合、熔煉的意義。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