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無官禦史台的意思、無官禦史台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無官禦史台的解釋

古謂太學生無職而敢言,稱“無官禦史臺”。《苕溪漁隱叢話後集·本朝雜記上》引 宋 呂榮義 《上庠錄》:“世稱太學聚天下士,既知道理,又無持祿固寵之累,故其品藻人物,皆合公議,於是以太學為‘無官禦史臺’。” 宋 羅大經 《鶴林玉露》卷二:“太學古詩雲:‘有髮頭陀寺,無官禦史臺。’言其清苦而鯁亮也。”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無官禦史台”是一個源自中國古代的成語,以下是其詳細解釋:

一、讀音與基本含義
發音為wú guān yù shǐ tái,字面意思是“沒有官職的禦史台”。其核心含義指代沒有正式官職卻敢于直言進谏的人,尤指古代太學生群體。他們雖無實際權力,但憑借學識和道德責任感,發揮類似禦史台的監察作用。

二、曆史背景與出處

  1. 起源:該詞最早見于宋代文獻。例如《鶴林玉露》記載:“太學古詩雲:‘有發頭陀寺,無官禦史台’”,形容太學生清苦的生活(如頭陀寺僧人)與剛直的谏言精神(如禦史台官員)。
  2. 社會角色:宋代太學生作為知識精英,常對國家大事發表見解,甚至批評官員政策,形成“清議”力量。這種風氣在乾道、淳熙年間尤為顯著。

三、深層意義

四、使用場景
現多用于比喻無職無權卻敢于仗義執言的人或群體,例如現代社會中獨立媒體、公共知識分子等角色。

如需進一步了解古代監察制度或太學教育,可參考相關曆史文獻或權威詞典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二

無官禦史台

《無官禦史台》是漢語詞彙,由其字面意思可分為三個部分,即“無官”、“禦史”和“台”。

首先,“無官”是指沒有官職,表示此處機構或團體沒有正式的官方身份或官方權力。

其次,“禦史”指的是古代中國官制中監察官員的總稱,他們負責檢舉和監督官吏的行為,以維護社會的穩定和公平。

最後,“台”指的是機構或團體所在的地方或建築物。

因此,“無官禦史台”的整體意思可以理解為沒有官職的監察官員機構所在的地方或者建築物。

根據字形結構,可将“無官禦史台”的三個字按部首拆分為“無”、“宀”、“彳”、“司”、“台”五個部分。

分别拆解部首和筆畫為:

《無官禦史台》一詞的來源繁體寫法為「無官禦史台」。

在古時候,漢字寫法有所不同,但意思相同,例如“官”字早期寫作“㣺”,“禦”字早期寫作“禦”,“台”字早期寫作“臺”。

以下是一些例句:

1. 無官禦史台在清朝是由皇帝親自管理的。

2. 這個地方缺乏無官禦史台的監督,導緻腐敗問題嚴重。

組詞:無官,禦史,台

近義詞:官府,監察機構

反義詞:有官,非禦史,非台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