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狙詐的意思、狙詐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狙詐的解釋

(1).伺機取詐。《漢書·諸侯王表序》:“ 秦 據埶勝之地,騁狙詐之兵,蠶食 山 東,壹切取勝。” 顔師古 注引 應劭 曰:“狙,伺也。因間伺隙出兵也。”《晉書·阮種傳》:“受方任者,又非其材,或以狙詐,侵侮邊夷;或幹賞啗利,妄加讨戮。”《隋書·薛道衡傳》:“狙詐不息,幹戈競起。”

(2).狡猾奸詐。《漢書·叙傳下》:“ 吳 孫 狙詐, 申 商 酷烈。”《後漢書·黨锢傳序》:“霸德既衰,狙詐萌起。” 李賢 注:“《廣雅》曰:‘狙,獮猴也。’以其多詐,故比之也。” 唐 吳筠 《覽古》詩之二:“忠誠及狙詐,殽混安可甄。”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賈奉雉》:“乙故狙詐,鄉人斂金助訟,以此聞於都。”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狙詐”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jū zhà,主要包含以下兩層含義:


一、基本釋義

  1. 伺機取詐
    指等待時機進行欺詐或算計,強調利用機會實施詭計。例如《後漢書》中“霸德既衰,狙詐萌起”,即描述伺機而動的狡詐行為。

  2. 狡猾奸詐
    形容人陰險、善于僞裝,帶有強烈的貶義色彩。如《漢書》提到“吳孫狙詐,申商酷烈”,将“狙詐”與嚴酷并列,凸顯其負面特質。


二、古籍例證


三、詞語構成

“狙”原指猕猴(《廣雅》注:“狙,獮猴也”),因猕猴機敏多疑,故引申為“狡詐”;“詐”即欺騙。兩字組合後,強化了“伺機行騙”或“本性奸猾”的語義。


四、使用場景

該詞多見于古典文獻或曆史評論,現代使用較少,需結合具體語境判斷含義。例如描述戰略中的詭計,或批判人性虛僞時可用。

如需更多例證,可參考《漢書》《後漢書》等古籍原文,或查閱《漢語辭海》。

網絡擴展解釋二

《狙詐》的意思

《狙詐》是一個漢字詞語,其意思是指以狡猾的手段欺騙、欺詐他人,往往伴有某種潛在危害或不正當行為。該詞可用來形容某些人或組織在追求私利或實現不正當目的時使用的手段。

拆分部首和筆畫

《狙詐》由兩個部首組成,犭(犬)和言。其中,犭表示與犬有關,而言表示與語言、言辭有關。

《狙詐》總共包含15畫。

來源和繁體

《狙詐》是一個當代漢字詞語,沒有明确的古代典籍出處。繁體字為「矩詐」。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狙詐」的寫法可能有所不同。根據不同朝代和文獻記載,古代漢字的形态可能與現代略有差異。然而,目前并沒有确切的古代寫法可以參考。

例句

1. 那個騙子用了各種狙詐手段騙取了老人的積蓄。

2. 這起詐騙案件揭露了一夥利用網絡狙詐手段進行非法活動的團夥。

3. 在商業領域,我們應該警惕那些可能進行狙詐行為的競争對手。

組詞

狙擊、狙擊手、狙擊槍、詐騙、詐騙犯、欺詐、欺詐行為。

近義詞

欺騙、哄騙、誘騙、騙取。

反義詞

坦誠、真誠、誠實、守信。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