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指詩文。《三國志·魏志·劉劭傳》:“文章之士愛其著論屬辭。” ********* 《民彜與政治》:“ 周 器之文,乃備六書,乃有屬辭。”
(2).撰寫詩文。 南朝 梁 何遜 《登石頭城》詩:“薄宦恧師表,屬辭慚愈疾。” 宋 吳坰 《五總志》:“雖全用古人兩句,而屬辭切當,上下意混成,真脫胎法也。” 元 辛文房 《唐才子傳·王維》:“九歲能屬辭,工草隸,閑音律。” 清 俞樾 《古書疑義舉例·兩句似異而實同例》:“乃於仁言‘數’,而於義變言‘長短小大’,此古人屬辭之法也。”參見“ 屬辭比事 ”。
“屬辭”是一個漢語詞彙,在不同語境中有以下兩層含義:
指詩文本身
該詞最早見于《三國志·魏志·劉劭傳》:“文章之士愛其著論屬辭”,強調文辭的連綴與表達。例如唐代王維“九歲能屬辭”,即指其幼年便能撰寫詩文。
指撰寫詩文的行為
如南朝梁何遜《登石頭城》詩中的“屬辭慚愈疾”,意為通過寫作詩文表達情感。
在史學與文學理論中,“屬辭”常與“比事”連用,形成成語“屬辭比事”,出自《禮記·經解》。其含義包括: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漢典》《唐才子傳》等古籍原文。
《屬辭》是一個漢字詞語,其基本意思為附屬、隸屬的詞辭或語言。它是由兩個部分組成,其中“屬”表示附屬、依附的意思,“辭”表示詞語或語言的意思。
《屬辭》的部首是屙(ē),它的總筆畫數為11。
《屬辭》這個詞的出現可以追溯到古代漢字形态的演變。盡管它的具體來源有待進一步研究,但它在古代文獻中能夠找到使用的證據。在繁體字中,《屬辭》的寫法與簡體字相同。
在古代漢字的書寫形式中,它們的形态、結構和筆畫有時會有所不同。對于《屬辭》這個詞,它的古時候寫法可能有一些變化。
1. 他的這個觀點屬辭于傳統的觀念。
2. 這個詞的意思屬非常專業化的辭彙。
屬下、屬意、屬心、屬地、屬實
隸屬、從屬、附屬、歸屬、依附
主導、獨立、自主、自立、獨立性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