銅身的意思、銅身的詳細解釋
銅身的解釋
猶銅像。銅鑄的像。 宋 張端義 《貴耳集》卷下:“ 曲江 有二奇: 張相國 以鐵鑄, 六祖禪師 以銅鑄。俗語雲:‘鐵胎相公,銅身 六祖 。’”
詞語分解
- 銅的解釋 銅 (銅) ó 一種金屬元素,富延展性。導電性和導熱性都很強,它的合金是電氣、機械和國防工業的重要原料:紫銅(純銅。亦稱“紅銅”)。青銅。黃銅。銅礦。銅器。銅币。銅臭(恥 )(指銅錢的臭味,用以譏諷唯
- 身的解釋 身 ē 人、動物的軀體,物體的主要部分:身軀。人身。身材。身段。船身。樹身。 指人的生命或一生:身世。獻身。 親自,本人:自身。親身。身教。身體力行。 統指人的地位、品德:出身。身分(坣 )。身敗名裂
網絡擴展解釋
“銅身”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基本含義指銅鑄的像(即銅像),常用于描述曆史或宗教人物雕像。以下是詳細解釋:
1.基本釋義
- 銅身:指用銅鑄造的立體塑像,通常用于紀念重要人物或宗教形象。例如宋代《貴耳集》中提到“銅身六祖”,即指銅鑄的六祖禅師像。
2.文獻出處
- 宋代張端義《貴耳集》記載:“曲江有二奇:張相國以鐵鑄,六祖禅師以銅鑄。俗語雲:‘鐵胎相公,銅身六祖。’”
此例通過對比鐵鑄與銅鑄的雕像,說明“銅身”與“鐵胎”對應,突顯材質差異。
3.其他說明
- 文學應用:明清詩詞中可見“銅身”的擴展使用,如明代詩句“生前想作範銅身”,清代“皴銅身鐵鬣”等,均借銅像的堅固特性表達對人物品格的贊頌。
- 字義分解:
- 銅:金屬元素,符號Cu,古代常用于鑄造器物;
- 身:指人或物體的主體部分,此處代指整體塑像。
“銅身”是特定語境下的專有詞彙,多用于曆史文獻和文學作品,強調以銅為材質的人物雕像,兼具藝術與紀念意義。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典故或詩詞引用,可參考《貴耳集》及相關古籍。
網絡擴展解釋二
《銅身》的意思
《銅身》是一個成語,意為堅固不倒的身體或意志。它形容一個人具有堅強的毅力和頑強的生命力。
拆分部首和筆畫
《銅身》的拆分部首是金字旁和身字旁,其中金字旁表示與金屬相關,身字旁表示與身體相關。
《銅身》的總筆畫數為12畫。
來源
《銅身》一詞最早出現在《戰國策·魯策四·韓非子》一書中。成語源自魯國時期,韓非子曾對魯國君主提出裸體逃亡的建議,以示自己的刻苦忍耐和堅韌不拔的意志。
繁體
《銅身》的繁體字為「銅身」。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時候,「銅身」的寫法可能有所不同。但是作為一個成語,它的基本含義和用法沒有發生變化。
例句
1. 他經曆了無數的磨難,但始終保持着銅身般的意志。
2. 他的身體雖然老邁,但内心依然銅身般堅定。
組詞
銅像、銅壺、銅器、銅鏡、銅币
近義詞
堅不可摧、鐵石心腸、鋼筋鐵骨
反義詞
脆弱易損、軟弱無力、柔軟可曲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