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据梧的意思、据梧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据梧的解释

(1).靠着梧几。《庄子·齐物论》:“ 昭文 之鼓琴也, 师旷 之枝策也, 惠子 之据梧也,三子之知几乎。” 成玄英 疏:“据梧者,只是以梧几而据之谈説,犹隐几者也。”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排调》:“ 范荣期 见 郄超 俗情不淡,戏之曰:‘ 夷齐 巢许 ,一诣垂名。何必劳神苦形,支策据梧邪?’”《艺文类聚》卷五八引 南朝 梁元帝 《答刘缩求述制旨义书》:“所赖昔经 陜 服,颇足良书,凭几据梧,静供游目。” 宋 林逋 《山中寒食》诗之一:“有客新尝寒具罢,据梧慵復散《幽经》。”

(2).操琴。《庄子·齐物论》:“ 惠子 之据梧也。” 陆德明 释文:“ 司马 云:‘梧,琴也。’ 崔 云:‘琴瑟也。’” 明 徐渭 《览越篇》序:“便引吭而鸣,响溢於据梧扣竹之表。”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据梧是汉语古语词,典出《庄子·齐物论》,其释义与引申义如下:


一、本义解析

据梧的字面义为“倚靠梧桐树”。“据”指倚靠、凭依;“梧”即梧桐树。此动作在古籍中常形容隐士或文人闲适淡泊的姿态。如《庄子·齐物论》载:“昭文之鼓琴也,师旷之枝策也,惠子之据梧也,三子之知几乎!”其中“据梧”描绘惠施倚梧辩论后疲倦休憩之态。


二、哲学引申义

在道家语境中,“据梧”被赋予超脱物外的哲学内涵:

  1. 无为心境:象征卸下思虑纷争,回归自然本真。郭象注《庄子》云:“据梧而瞑,无所复为也”,强调停止主观作为的修养境界。
  2. 精神自由:梧桐树高洁清幽,倚靠其下隐喻远离世俗羁绊。宋代林希逸《庄子口义》解:“据梧者,离形去知之意”,指向脱离形骸束缚的精神升华。

三、文学化用与演变

后世文人将“据梧”融入诗词,衍生出两类意象:


四、权威辞书释义

  1. 《汉语大词典》:释为“倚靠梧树”,引申指“参悟玄理或修养身心”。
  2. 《辞源(修订本)》:强调其源于《庄子》,喻“悟道者无为之状”。

参考文献

  1. 《庄子·齐物论》(中华书局点校本)
  2. 林希逸《庄子鬳斋口义校注》(中华书局)
  3. 白居易《白氏长庆集》(文学古籍刊行社)
  4. 王安石《临川先生文集》(上海人民出版社)
  5. 《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
  6. 《辞源(第三版)》(商务印书馆)

网络扩展解释

“据梧”是一个源自《庄子·齐物论》的古典词汇,主要有以下两层含义:

一、基本释义

  1. 倚靠梧几
    原指倚靠梧桐木制成的几案(古代家具),常用于形容人休息或谈论时的姿态。如《庄子·齐物论》中“惠子之据梧也”,成玄英注释为“以梧几而据之谈说,犹隐几者也”。这一动作常被引申为闲适或沉思的状态。

  2. 操琴、弹奏
    部分注释家(如司马彪、崔譔)认为“梧”指琴瑟,因此“据梧”可解释为弹琴的动作。例如《世说新语》中“支策据梧”即暗含操琴之意。


二、文学引申

在唐诗中,“据梧”常被用来象征逍遥自适的心境。如《庄子·德充符》描述惠施“倚树而吟,据槁梧而瞑”,后演化为文人雅士超脱劳形、寄情自然的意象。


三、字义解析

“据梧”需结合语境理解,既可指具体动作(倚靠/弹琴),也可表达抽象的精神状态。若需进一步考证,可查阅《庄子》原文及历代注释。

别人正在浏览...

阿斗菴菴摆平宝磬擘两分星鲳鳊徜恍持容搥提出神大江南北单程黨戚叠梁端勒剟拾仿连史纸鵩谶俘卤干傺犷敌呵砚黄酒获戾教皇矜许九回绝句局干了知两说领带鹿死不择音煤炸密勿怒谴漂荡泼皮赖肉遒捷任鄙萐甫杀鸡儆猴闪射矢盟世役授刑双饷説古话田相衣瓦缝违谏未亡沃潴遐賮香纨衔欢献杀限止衅发萧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