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大麥的意思、大麥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大麥的解釋

[barley] 大麥屬( Hordeum )的任何一種谷類禾草,史前時代就已栽培,適應性強,作為畜飼料,保護和覆蓋作物

詳細解釋

(1).又名牟麥,元麥。禾本科植物。一、二年生草本。葉子寬條形,子實的外殼有長芒。麥粒可食。麥芽可制啤酒和饴糖,麥杆可編草帽或其它用品。《呂氏春秋·任地》:“孟夏之昔,殺三葉而獲大麥。”

(2).指這種植物的子實。《後漢書·酷吏傳·董宣》:“年七十,卒於官,詔遣使者臨視,惟見布被覆屍,妻子對哭,有大麥數斛,敝車一乘。”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大麥(dàmài)是禾本科大麥屬(Hordeum)一年生草本植物的統稱,也是其籽實的名稱。以下是基于漢語詞典及權威來源的詳細解釋:

一、基本釋義

  1. 植物學定義

    大麥是一種重要的糧食作物,莖稈直立,葉片扁平,穗狀花序頂生,籽實外殼有芒或無芒。其籽實常呈橢圓形,兩端略尖,表面淡黃色。《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将其定義為“一種糧食作物,子實可食用,也可釀酒、制麥芽糖”。

  2. 構詞解析

    • “大”:形容其植株或籽粒較小麥粗大(古稱“牟麥”)。
    • “麥”:從“來”(麥穗形),指禾本科麥類作物。《說文解字》注:“麥,芒谷。秋種厚埋,故謂之麥。”

二、農業與文化屬性

  1. 主要用途

    • 食用:籽粒可加工成面粉、麥片,或用于制作大麥茶。
    • 釀造:是啤酒和威士忌的主要原料(麥芽發酵)。
    • 飼料:稭稈及籽實廣泛用于畜牧業。
  2. 文化象征

    古時被視為“五谷”之一(稻、黍、稷、麥、菽)。《詩經·周頌·思文》有“贻我來牟”之句,“來”指小麥,“牟”即大麥,反映其農耕文明地位。


三、權威文獻佐證

  1. 《中國植物志》

    明确大麥學名為Hordeum vulgare L.,分為二棱大麥、六棱大麥等變種,適應性強于小麥,可在高寒地區種植。

  2. 《齊民要術》

    北魏賈思勰記載大麥的種植時節:“大麥宜晚種,早則蟲傷”,反映古代農學經驗。


四、延伸詞義


參考資料

  1.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 商務印書館, 2016.
  2. 中國農業科學院. 《中國作物栽培志》. 農業出版社, 2018.
  3. 程俊英譯注. 《詩經譯注》.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12.
  4. 中國科學院中國植物志編輯委員會. 《中國植物志》第9卷. 科學出版社, 2002.
  5. 賈思勰(北魏). 《齊民要術》. 中華書局點校本, 2015.

網絡擴展解釋

以下是對“大麥”一詞的詳細解釋,綜合了多個權威來源的信息:

一、植物學分類與形态特征

大麥(學名:Hordeum vulgare L.)屬于禾本科大麥屬,是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植物。其形态特征包括:

二、用途與經濟價值

大麥是全球重要的經濟作物,用途廣泛:

  1. 食品與釀造:麥芽用于啤酒、饴糖和麥片加工;
  2. 飼料:稭稈和子實可作為牲畜飼料;
  3. 工業與藥用:麥杆編織草帽,青稞(裸大麥變種)可入藥,具消暑解渴、助消化等功效;
  4. 科研價值:作為二倍體作物,是研究小麥族複雜基因組的模式物種。

三、曆史與分布

四、營養價值

大麥富含碳水化合物(約68%)、蛋白質(10-17%)、B族維生素及礦物質(鈣、鐵、磷等)。其膳食纖維含量高于小麥,可促進腸道健康。

五、文化意義

在漢語中,“大麥”一詞也用于比喻粗糙、簡單的事物,如成語“大麥不擇細土”。

如需進一步了解大麥的遺傳研究進展或具體栽培技術,可參考、等學術文獻來源。

别人正在浏覽...

阿嬌金屋拜帛百裡之才北京曲劇北齊邊戈不分伯仲不暖席承應趁漢傳刻唇竭齒寒慈命啿啿當下惰食發瘧子奮信好樣的賀卡煌焜讙迎歡遊護身咒甲伍假隱絜矢精贍軍鋒麇至沓來雷火懔坎亂代落音漫溢毛廁美芹綿絨破擊撲嗤千周牽拽起炕輕僞傾語清制曲論燒鍋子燒空市區水浸老鼠驷馬莫追送誠松月訴狀天笑挑力魏徵閑暢小清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