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儁俠的意思、儁俠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儁俠的解釋

英俊而有豪爽的氣概。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體性》:“ 叔夜 儁俠,故興高而采烈。”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儁俠是古漢語中的合成詞,由“儁”(同“俊”)與“俠”組合而成,指才德超群且兼具俠義精神之人。以下從語義、文獻用例及權威來源展開分析:


一、字義解析

  1. 儁(jùn)

    同“俊”,《說文解字》釋為“材千人也”,本義指才智出衆者。如《左傳·莊公十一年》載“得儁曰克”,孔穎達疏:“儁謂雄俊之人。”

    來源:許慎《說文解字》(中華書局影印本)。

  2. 俠(xiá)

    指仗義助人、重諾輕生的義士。《史記·遊俠列傳》稱“其言必信,己諾必誠”,強調其守信重義的品格。

    來源:司馬遷《史記》(中華書局點校本)。


二、合成詞“儁俠”的文獻用例

“儁俠”一詞多見于魏晉至唐宋文獻,形容兼具才華與俠氣的典範人物:


三、權威辭書釋義

《漢語大詞典》對“儁俠”的釋義為:

儁俠:才智出衆的俠義之士。

引證:

“儁俠”即俊傑而具俠氣者,如《北史·裴駿傳》載裴俠“儁俠有幹略”,謂其才識卓越且秉性俠義。

來源:《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1997年版,第1583頁)。


四、語義演變與文化内涵

“儁俠”融合了儒家“才德兼備”與墨家“俠義精神”,代表古代文人對理想人格的追求:


結論

“儁俠”是漢語中高度凝練的文化概念,特指才識卓絕、兼具俠肝義膽的典範人物。其釋義根植于經典文獻與權威辭書,體現了中國古代對“文韬武略”與“道義擔當”雙重品格的推崇。

網絡擴展解釋

“儁俠”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結合搜索結果從以下幾個方面解釋:

  1. 基本釋義
    該詞由“儁”(jùn)和“俠”(xiá)組成,意為“英俊而有豪爽的氣概”。其中“儁”通“俊”,指才智出衆或容貌英秀;“俠”則強調俠義、豪爽的性格特質。

  2. 出處與語境
    該詞最早見于南朝梁代劉勰的《文心雕龍·體性》,原文為:“叔夜儁俠,故興高而采烈。”這裡的“叔夜”指嵇康(字叔夜),作者通過“儁俠”形容其兼具才華與豪氣的性格特點,并以此解釋其文章風格激昂、文辭絢爛。

  3. 結構特點
    從構詞來看,“儁俠”為并列式複合詞,兩字均為左右結構,語義互補,共同強化人物氣質的描述。

  4. 現代使用
    該詞屬于古典文學用語,現代漢語中極少使用,多出現在對古籍的解析或文學評論中。其核心内涵可對應現代詞彙“英氣豪邁”“才俊俠義”等。

提示:若需進一步了解“儁”與“俠”的單獨釋義或相關成語(如“俠肝義膽”),可參考漢字源流解析或《文心雕龍》相關研究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敗類白眼相看旁午卑下筆偈擘指蔀屋慘可可呈驗蚩眩串案船舫楚鎮刀口地方色彩督笞煩文缛禮風采臯伊更世河渎神鶴骨霜髯回放假想進退維亟基業己知犒饋苦春頭聯詩隆嶽陸賈分金陸羽茶免退辇篷逆奄旁師搒掠鋪牀七等清機旗袍齊足日下無雙三平二滿掃彗省憲舍我其誰實是雙歌書録絲籠探微桃枭特典謄繕脫煞為道纖蘿小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