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謂軍事命令必須立即執行,不能延誤。 周立波 《山鄉巨變》上十四:“ 盛清明 站起身來,立一個正,玩笑地說:‘軍令如山倒,卑職馬上去執行。’”
“軍令如山倒”是一個漢語成語,其核心含義是軍事命令必須立即執行,不容延誤或違抗。以下是詳細解釋:
字面理解:
軍事命令如同高山崩塌般迅猛而不可阻擋,強調其強制性和緊迫性。一旦下達,必須無條件執行,沒有商量或拖延的餘地。
比喻意義:
常用于形容命令的權威性,要求執行者以絕對服從的态度迅速行動,體現紀律嚴明的特點。
文學引用:
周立波在《山鄉巨變》中寫道:“盛清明站起身來,立一個正,玩笑地說:‘軍令如山倒,卑職馬上去執行。’”。此例通過人物對話,生動展現了命令的不可違抗性。
現代用法:
如建軍節宣誓詞中提到:“你發的指令就是軍令,軍令如山倒,我會立即去執行。”,說明該成語在強調紀律的場合仍被廣泛使用。
適用場景:
多用于軍事、管理或強調執行力的語境,也可引申至需要嚴格紀律的團隊協作中。
情感色彩:
中性偏嚴肅,突出權威性和強制性,但若用于非正式場合(如例句中的玩笑),可能帶有幽默或反諷意味。
該成語反映了中國傳統文化中對“令行禁止”的重視,尤其在軍隊中,高效執行命令被視為制勝關鍵。其形象化的表達(如山崩之速與勢)增強了語言的表現力。
若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文學作品中的用法,可參考周立波《山鄉巨變》或相關軍事紀律文獻。
軍令如山倒是一個成語,意指戰事緊急,軍令嚴明,即使面臨巨大壓力,軍令也不能松懈或改變。這個成語形象地描述了軍隊執行軍事命令時的堅定和不屈。
下面是對軍令如山倒的一些拆分:
部首:冖、口、山
筆畫:13畫
來源:軍令如山倒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古代文獻《史記·項羽本紀》中,用來描述漢朝時期項羽和劉邦之間的戰争。這個成語在民間口頭傳說中被廣泛使用,後來被收入成語詞典。
繁體字:軍令如山倒
古時候漢字寫法:軍令如山倒
例句:面對強敵的進攻,将軍嚴格執行軍令如山倒,展現出了戰無不勝的勇氣和毅力。
組詞:軍令、如山、倒下
近義詞:軍令嚴明、軍令不可違背
反義詞:軍令松懈、軍令混亂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