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筆牍的意思、筆牍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筆牍的解釋

(1).猶紙筆。泛指文具。《戰國策·齊策六》:“ 君王後 病且卒,誡 建 曰:‘羣臣之可用者某。’ 建 曰:‘請書之。’ 君王後 曰:‘善。’取筆牘受言。” 漢 劉向 《說苑·指武》:“ 王滿生 籍筆牘,書之曰:‘社稷且危,傅之於膺。’”

(2).猶文牍。 漢 王充 《論衡·超奇》:“州郡有憂,能治章上奏,解理結煩,使州郡連事,有如 * 高 、 谷子雲 之吏,出身盡思,竭筆牘之力,煩憂適有不解者哉?” 清 唐孫華 《壽座主講學仇先生二十六韻》:“請求無筆牘,著述有籤縢。”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筆牍是漢語複合詞,由“筆”與“牍”二字組合而成,其含義可從字形、曆史演變及實際應用三方面解析:

一、字義溯源

  1. 筆(筆)

    指書寫工具。《說文解字》釋為“所以書也”, 其本義為竹管束毛制成的書寫器具,後泛指各類書寫工具。

  2. 牍(牘)

    原指古代書寫用的木片或竹簡。《說文解字》載:“牍,書版也”, 形聲字從“片”(剖木為薄闆),後引申為文書、信件載體。

二、核心釋義

筆牍的完整含義包含兩層:

  1. 書寫工具與載體

    字面指筆與木牍,代指書寫所需的文具。如《後漢書·列女傳》載班昭“執筆牍而進”,即手持書寫工具之意。

  2. 文書與文字作品

    引申指書寫的文件、信函或文章。如《南史·文學傳》稱謝朓“筆牍為天下所重”,贊譽其文書創作的影響力。

三、文化價值

作為中華書寫文化的物質載體,“筆牍”見證了文字記錄從簡牍向紙張的演變。漢代王充《論衡》雲“斷木為牍,析之為闆”, 反映早期書寫形态。其文化内涵包括:

四、現代應用

今多用于書面語,指代:


權威參考來源:

  1. 《漢語大詞典》(線上版)http://www.hydcd.com
  2. 國學大師《說文解字》解析 http://www.guoxuedashi.com/kangxi
  3.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古代漢語詞典》

網絡擴展解釋

“筆牍”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兩方面解析:

一、基礎釋義

  1. 泛指書寫工具
    指紙、筆等文具的統稱,如《戰國策·齊策六》記載“取筆牍受言”,即用紙筆記錄君王遺言。

  2. 代指文書或公文
    引申為書面文件或公務文書。例如漢代王充《論衡·超奇》提到“竭筆牍之力”,形容官員處理文書的政務能力。

二、語義演變

“筆牍”兼具具體文具和抽象文書的雙重含義,需結合上下文理解。現代使用中,該詞多用于文學或曆史研究領域。

别人正在浏覽...

娭毑按試白鹿白蕲卑陋兵釁布雷艦不文不武不在乎曹雪芹纏頭裹腦沖雅穿崩川渎憚劬雕弱渡船頓遞瘋子富春負疼告官高竦官榮郭隗請始害性黑缁缁紅絲研灰煙瘴氣桀儁驚飙金堂钜髦開肆炕沿靠托柯條雷呴滂渤破瓦寒窯阡張器宇覰當失敗矢辭實戰竦淅談語桃花浪逃伍鐵砧恸哭統子徒咢纨绮子弟偉迹武誼污尊抔飲鄉使先天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