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彎曲而不能遠射的劣質弓。《周禮·考工記·弓人》:“覆之而角至,謂之句弓。” 鄭玄 注:“句,於三體材敝惡,不用之弓也。覆,猶察也。謂用射之時而察之。至,猶善也。但角善,則矢雖疾而不能遠。” 孫诒讓 正義:“《司弓矢》雲:‘句者謂之弊弓。’注雲:‘弊,猶惡也。’……句則體弱不任用也。”
“句弓”是古代對一種劣質弓的稱謂,其核心含義和背景可通過以下方面解釋:
基本詞義
指彎曲且無法遠射的劣質弓。其名稱中的“句”通“勾”,強調弓體彎曲不直的特性。
文獻出處與注釋
源自《周禮·考工記·弓人》:“覆之而角至,謂之句弓。” 鄭玄注解說,這種弓因材質低劣(角、幹、筋三體不協調),僅角部尚可,但整體無法承受強力,射程短。
結構特點與缺陷
據孫诒讓《周禮正義》分析,句弓因制作粗糙、弓體脆弱,使用時易變形,故被稱為“弊弓”(弊即“惡”),屬于不實用的武器。
曆史評價
古代弓矢分類中,句弓常被歸為次品,多用于禮儀或象征性場合,而非實戰。
總結來看,“句弓”反映了古代制弓工藝中對材質和結構的嚴格要求,其定義不僅描述形态,更隱含對功能缺陷的評判。
句弓這個詞在漢語中有兩個常用的意思:
1. 句弓(jù gōng)是指弓的一種形态,在制作弓弩的時候,将弓杆做成曲折的形狀,看起來像"句"字。弓弦則拉伸在兩端,形成了一種彎曲的彈力,用于發射箭矢。
2. 句弓(jù gōng)也可以指弓弩裝置上的一個機械部件,用來發射箭矢的弓臂部分。
根據古漢字的結構,可以将句弓拆分為:
1. 句:從口(口字旁)+ 巨(巨字旁)。
2. 弓:從弓頭(弓頭部首)+ 弓身(弓身部首)。
總共的筆畫數為句(8畫)+ 弓(3畫)= 11畫。
句弓這個詞的來源可追溯到古代,因為它和弓弩的形狀有關。古代中國在戰争中廣泛使用弓弩作為一種遠程攻擊武器。句字代表古代人們對弓弩形态的描繪。
在繁體字中,“句”和“弓”都沒有變化,仍然保留了其古代的形态和結構。
在古代,漢字的形态和結構與現代有所不同。以"句弓"為例:
句弓的古代寫法類似于:
句:
弓:
1. 他專注地拉開句弓,準備發射箭矢。
2. 這種古代弓弩的句弓設計非常精巧。
3. 弓手熟練地掌握句弓的使用,并命中了目标。
根據"句弓"這個詞,可以組成以下詞語:
1. 弓弩:古代的遠程攻擊武器,由弓和弩組成。
2. 弓臂:弓弩裝置上發射箭矢的部分,也叫句弓。
3. 弓手:使用弓弩的人。
近義詞:弓臂、弩臂。
反義詞:箭矢、箭頭。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