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并飛之蝶。喻飛雪。 南朝 梁 裴子野 《詠雪詩》:“拂草如連蝶,落樹似飛花。” 唐 令狐楚 《省中直夜對雪寄李師素侍郎》詩:“雜花飛爛熳,連蝶舞徘徊。”
“連蝶”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lián dié,通常用于文學比喻。其含義和用法如下:
字面含義
指“并飛之蝶”,即蝴蝶成雙飛舞的場景。
例如:南朝梁詩人裴子野《詠雪詩》中以“拂草如連蝶”形容雪花飄落時如蝴蝶群飛。
比喻義
引申為“喻飛雪”,即用蝴蝶紛飛的狀态比喻雪花飄落的輕盈姿态。
例如唐代令狐楚《省中直夜對雪寄李師素侍郎》中寫道:“連蝶舞徘徊”,将雪景與蝶舞相映成趣。
詩詞引用
該詞多見于古代詩文,屬于較為文雅的表達,現代漢語中較少使用。其比喻手法通過蝴蝶的輕盈、密集與雪花的相似性建立聯繫,增強畫面感。
結構特點
“連蝶”為并列結構,通過“連”字強調動作的連續性,與“蝶”的意象結合,形成動态美感。
權威性差異
(漢典)和(查字典)的解釋一緻且權威性較高,而的釋義雖重複但補充了詩詞例證,進一步驗證了詞義的古典性。
使用建議
該詞適合用于文學創作或古風語境中,日常交流中可用“雪花紛飛”等更通俗的表達替代。
如果需要更多詩詞例句或具體出處分析,可參考上述來源。
連蝶(lián dié)是一個漢字詞語,由兩個部首組成,分别是“辶”和“蟲”。它共有12個筆畫。
連蝶這個詞來自于古代文學作品《漢書·東方朔傳》中的描寫。連蝶的意思是蝴蝶在空中飛舞時呈現一連串的連續動作,形态優美動人。
在繁體字中,連蝶的寫法為「連蝶」。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連蝶的字形略有不同。它的上半部分是由兩個部首組成,分别是“辶”和“⺮”。辶是表示行走的部首,⺮則代表了草木。連蝶的下半部分寫作“蟲”,表示昆蟲。整個字形結構反映了蝴蝶翩翩起舞的景象。
例句:
1. 溫柔的春風吹過,花林間連蝶起舞。
2. 山中的小溪邊,可看見一串串連蝶飛翔。
組詞:
1. 蝴蝶(hú dié):指昆蟲的一種,常見于春夏季節。
2. 連綿不斷(lián mián bù duàn):形容接連不斷,連綿不絕。
近義詞:
飛舞、飛翔、翩翩、舞動。
反義詞:
靜止、停歇。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