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嘯指的意思、嘯指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嘯指的解釋

謂以指夾唇吹之作聲。《資治通鑒·齊明帝建武四年》“吹脣沸地” 元 胡三省 注:“吹脣者,以齒齧脣作氣吹之,其聲如鷹隼。其下者以指夾脣吹之,然後有聲,謂之嘯指。”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嘯指”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具體含義和背景如下:

一、基本釋義

嘯指指用手指夾住嘴唇吹奏出聲的技巧,屬于古代一種特殊的發聲方式。其聲音通常較低沉,與直接用牙齒咬唇吹出的高亢聲(稱為“吹唇”)形成對比。

二、來源與文獻依據

  1. 《資治通鑒》注釋:元代胡三省在注解《資治通鑒·齊明帝建武四年》時提到,古人通過兩種方式發聲:
    • 吹唇:用牙齒咬唇吹氣,聲如鷹隼(尖銳高亢);
    • 嘯指:以手指夾唇吹氣,音調相對低沉。
  2. 與“嘯”的關系:
    • “嘯”的本義是撮口發出長音,如口哨聲(如陶淵明“登東臯以舒嘯”)。
    • “嘯指”可視為“嘯”的一種延伸技巧,借助手指輔助發聲。

三、文化背景

“嘯”在古代不僅是聲音表達,還帶有情感宣洩或呼召的意味。例如《詩經》中“其嘨也歌”,《核舟記》中“若嘯呼狀”,均體現了這一動作在文學與生活中的運用。而“嘯指”更強調技巧性,可能用于軍事信號或民間娛樂場景。

網絡擴展解釋二

嘯指

嘯指是一個漢字詞語,指的是尖聲呼嘯以及用手指示方向的動作。下面将從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以及組詞、近義詞、反義詞等方面來介紹嘯指這個詞。

拆分部首和筆畫

嘯指的部首是口,它由“口”和“指”兩個部分組成。嘯指一共有9個筆畫。

來源

嘯指最早源于《詩經·小雅·谷風》:“嘯指于宇,不振我心。”其中的“嘯指”意指高呼招呼。

繁體

嘯指的繁體字為“嘯指”,在繁體字中,“嘯”這個字使用了更多的筆畫,由“口”和“肖”兩個部首組成。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嘯指的字形略有不同。部分古代字典中将嘯指寫為“嘯辛”或者“號辛”,意為尖聲呼喚。

例句

他在山間發出一聲嘯指,引來了衆多的鳥兒。

組詞、近義詞、反義詞

組詞:嘯聲、指示、指引。

近義詞:呼嘯、高呼、尖叫。

反義詞:寂靜、無聲。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