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衣抱火的意思、解衣抱火的詳細解釋
解衣抱火的解釋
見“ 解衣包火 ”。
詞語分解
- 解衣的解釋 .脫衣。《戰國策·齊策六》:“太子乃解衣免服,逃太史之家為溉園。” 唐 杜淹 《<文中子>序》:“ 文中子 於是有四方之志,蓋受《書》於 東海 李育 ……考《易》於族父 仲華 ,不解衣者六歲,其精
- 火的解釋 火 ǒ 燃燒,物質燃燒時所發出的光和焰:火力。火燭。火源。火焰。煙火。火中取栗(喻為别人冒險出力,而自己吃虧上當,毫無所獲)。 緊急:火速。十萬火急。 指槍炮 * 等:火藥。火炮。 發怒,怒氣:火暴。火
網絡擴展解釋
“解衣抱火”是一個漢語成語,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要點詳細解析:
1.基本釋義
- 核心含義:比喻不解決問題,反而招緻危險。常用于警示不恰當的行為會加劇危機。
- 同義詞:與“解衣包火”意義相同,後者在《資治通鑒》等古籍中更常見。
2.出處與背景
- 曆史文獻:最早出自《資治通鑒·晉安帝義熙十三年》,原文為“此無異解衣包火,張羅捕虎”,形容劉裕(南朝宋武帝)試圖以荊揚地區的文化治理關中地區的複雜局勢,反而引發風險。
- 清代引用:唐訓方在《裡語征實》中将其寫作“解衣抱火”,進一步傳播了這一成語。
3.結構與用法
- 字面拆解:“解衣”指脫下衣服,“抱火”指靠近火焰,組合後形成矛盾的行為邏輯,強調自相矛盾的做法。
- 語境應用:多用于批評決策或行動缺乏遠見,如政策實施不考慮實際、個人行為激化矛盾等場景。
4.例句參考
- 現代用法示例:
“用高壓手段處理群體矛盾,無異于解衣抱火,隻會激化沖突。”
提示:若需更多古籍原文或曆史案例分析,可參考《資治通鑒》相關章節(來源、2)。
網絡擴展解釋二
《解衣抱火》的意思
《解衣抱火》是一個成語,意思是非常勇敢地去做某件危險或困難的事情,不畏懼困難,敢于冒險。
拆分部首和筆畫
《解衣抱火》這個成語的部首是“衣”和“火”,其中“衣”的拼音是yī,表示衣物;“火”的拼音是huǒ,表示火焰。在拆分筆畫方面,“衣”有5個筆畫,“火”有4個筆畫。
來源
《解衣抱火》這個成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左傳·孝成公十二年》這篇文章中。故事講述的是孝成公為了救火而解下自己的外衣,用來撲滅火勢,因此形成了這個成語。
繁體
《解衣抱火》這個成語的繁體字為「解衣抱火」。
古時候漢字寫法
根據古時漢字的寫法,成語《解衣抱火》的寫法可能會有所不同。不過,總體來說,古代寫法和現代寫法相差不大。
例句
1.他為了完成任務,十分勇敢地解衣抱火,毫不猶豫地沖進了火海中。
2.這位年輕的消防員解衣抱火,奮不顧身地救出了被困在火場中的人們。
組詞
衣物、衣櫃、解決、火焰、火車、火山
近義詞
奮不顧身、死心塌地、勇敢無畏、冒險
反義詞
膽小怕事、畏首畏尾、退避三舍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