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弃官。《后汉书·冯衍传上》:“如以尊亲係累之故,能捐位投命,归之尚书,大义既全,敌人紓怨,上不损剖符之责,下足救老幼之命,申眉高谈,无愧天下。”
“捐位”是一个汉语成语,其含义和用法可综合多个来源信息解析如下:
指官员或职员自愿放弃官职或职位。这一行为通常出于道义、正直或公益目的,表达忠诚、诚信和无私奉献的精神。
核心释义
字词结构
《后汉书》中的记载是典型用例,冯衍因家族被牵连,为保全大义和百姓性命,主动弃官归顺朝廷,体现了“捐位”的伦理价值。
“捐位”不仅是一个描述弃官行为的词汇,更承载了古代士人对道义与责任的抉择精神。如需进一步了解,可参考汉典(来源6)或《后汉书》相关篇章。
捐位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词语,它表示将职位、地位、身份等无偿地让出或转让给他人。
拆分捐位的部首是手,笔画数为9。
捐位一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最早出现在《庄子·外物》一章中。捐位的繁体字为「捐位」。
在古时候,捐位的写法略有不同。其中,「捐」字可以用「卷」代替,而「位」字则可以用「贈」代替。
他因病无法继续担任公司董事长,于是决定捐位给儿子。
捐赠、捐款、捐献、捐助。
让位、转让、放弃。
接位、就位、上位。
案照八蛮保赤饼麨冰蚁彼中长烟崇文馆春身殂殁道房蠹害反对本本主义風品贲露怫悒贡遗管翰瑰秘汩溺郭李海夷道贺序话次护符惠泽魂床加农炮棘霸靖言究欲恪遵矿工宽豁大度馈送昆台褲腰带良骥凉伞敛马路堤猛勇摹调木梗之患难胞牌榜清水冷灶禽殄人造湖儒学神洲摄丝盒子麝炷试本探骑停逗透骨握图无点析交离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