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弄口的意思、弄口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弄口的解釋

(1).謂撥弄口唇。如剔牙之類。《禮記·曲禮上》“毋刺齒” 漢 鄭玄 注:“為其弄口也,口容止。” 孔穎達 疏:“口容止,不得刺弄之,為不敬也。謂其弄口少儀,曰口容止,容儀欲靜止也。”

(2).搬弄口舌。《漢書·濟川王劉明傳》:“讒臣在其間,左右弄口,積使上下不和。”

(3).玩弄言辭,巧辯。 明 高攀龍 《答南臯三》:“《中庸》言自誠明之性,《大學》言自明誠之教。由今思之,隻是弄口。”《西遊補》第十回:“新古人笑道:‘ 孫先生 ,你還要拜我哩。’ 行者 道:‘且莫弄口,我有句要緊話問你。’”參見“ 弄口鳴舌 ”。

出入弄堂的地方。 丁玲 《一九三○年春上海(之一)》二:“他們三人同走到弄口。”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根據多個權威來源的釋義,“弄口”主要有以下含義:

  1. 撥弄口唇的動作

    • 指剔牙、抿嘴等口腔小動作,源自《禮記》鄭玄注“毋刺齒”的禮儀規範,認為這類動作有失儀态。如孔穎達疏解“口容止,不得刺弄之”。
  2. 搬弄口舌

    • 最常用的引申義,指挑撥離間、制造是非的行為。如《漢書·文三王傳》記載“讒臣在其間,左右弄口,積使上下不和”,現代例句如“雜弄口社區招募管理員”。
  3. 玩弄言辭巧辯

    • 強調語言上的詭辯或花言巧語。明代高攀龍在《答南臯三》中曾用此義,現代例句如“賣弄口舌的勁頭”。
  4. 地域性特殊用法(較少見)

    • 指弄堂出入口,屬于方言用法。如丁玲《一九三〇年春上海》中“三人同走到弄口”。

注意:前三個義項均為古代漢語用法,現代多用于書面或特定語境。若需了解完整例句或方言案例,可查閱《漢典》《查字典》等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二

《弄口》的意思

《弄口》是指口音調得很好,發音标準流利的意思。

拆分部首和筆畫

《弄口》的拆分部首是弓和口,筆畫數為5畫。

來源

《弄口》一詞最早出現在《荀子·勸學》中:“謂之南面者,江淮之間弄口也。”這裡指的是江淮地區的人們言談的風趣幽默和發音的準确流利。

繁體字

《弄口》的繁體字為「弄口」。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時候,弄口的寫法為「弄口」,與現代漢字的寫法基本相同。

例句

他很擅長學習語言,一學就會,十分弄口。

組詞

弄齒、弄舌、弄音、弄嘴

近義詞

發音清晰、口音标準、說話地道

反義詞

口吃、語言不通暢、口齒不清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