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狷戾的意思、狷戾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狷戾的解释

偏急暴戾。《宋书·前废帝纪》:“闻汝素都懈怠,狷戾日甚,何以顽固乃尔邪!”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狷戾(juàn lì)是一个古汉语词汇,现代使用频率较低,主要出现在文言文或学术研究中。其核心含义指性格急躁、固执且行为乖张暴戾,带有明显的贬义色彩。以下从权威汉语工具书及古籍用例角度进行解释:

一、词典释义

  1. 《汉语大词典》(第7卷,第615页)

    释为:“急躁暴戾”。其中“狷”指急躁、固执,“戾”指乖张、暴虐,二字组合强化了性情偏激、难以调特质。

    来源: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90年。

  2. 《古代汉语词典》(第2版,中华书局)

    释义:“狷介而乖戾”,强调其兼具孤高固执与行为反常的双重特征,多用于形容人难以容于世俗的极端性格。

    来源:中华书局,2014年。


二、字义溯源


三、古籍用例

  1. 《后汉书·范冉传》:

    “冉好违时绝俗,为激诡之行……时人谓之狷戾。”

    描述范冉因行为激进、不融于世俗,被时人批评为“狷戾”,凸显其与社会规范的冲突。

    来源:中华书局点校本《后汉书》。

  2. 清代章学诚《文史通义》:

    “若夫狷戾之才,恃其孤愤,以讥弹当世。”

    指某些文人以偏激性格抨击时政,反映该词暗含的“孤愤偏执”之意。

    来源:上海古籍出版社《文史通义校注》。


四、现代语义延伸

在现代汉语中,“狷戾”罕用于口语,但学术论述中仍可形容以下特质:


参考文献

  1. 汉语大词典编辑委员会. 《汉语大词典》(第7卷)[M]. 上海: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90.
  2. 中华书局编辑部. 《古代汉语词典》(第2版)[M]. 北京:中华书局,2014.
  3. 范晔. 《后汉书》[M]. 北京:中华书局,2007(点校本).
  4. 章学诚. 《文史通义》[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5(校注本).

网络扩展解释

“狷戾”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为juàn lì,常用于形容人的性格或行为特点。以下是详细解释:

基本含义

指性格刚烈偏激、暴躁易怒,带有难以相处的特质。该词多用于描述因固执或急躁而容易与他人产生冲突的性格状态。


详细说明

  1. 性格特点

    • 源自《宋书·前废帝纪》中“狷戾日甚”的记载,形容人因偏执和暴戾导致行为失控(如易怒、言辞激烈等)。
    • 这类人通常对小事反应过激,缺乏包容性,可能表现出专断或情绪不稳定的倾向。
  2. 词义解析

    • “狷”本义为固执、清高,引申为偏激;“戾”指暴戾、乖张,两者结合强化了性格中的负面特质。

记忆技巧


使用场景

多用于文学或历史文本中,描述人物性格缺陷。例如:“他虽才华横溢,却因狷戾之性,屡屡与人交恶。”

别人正在浏览...

哀家拜署博士后踩田采斿齿弟春锄慈善单议德宇调品低栏兑付饭盒伏波高足过街天桥郭舟恒日惠声降贬夹疑急风楫师就车就算酒宴括挠老臣连境灵鼖留别路蹊买休卖休末失扑秃撬边求退权变锋出铨曹全运会曲突徙薪辱贶入鸥若有所亡三春晖上圆山茄子善友手力所有主弹性势能踏踏玛儿推收万恨千愁弯膝伪金钱惜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