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勍敵的意思、勍敵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勍敵的解釋

(1).強敵。《左傳·僖公二十二年》:“勍敵之人,隘而不列,天贊我也。” 三國 魏 曹丕 《與锺繇書》:“真君侯之勍敵,左右之深憂也。” 唐 白居易 《漢高皇帝親斬白蛇賦》:“制勍敵,必示以乃文乃武。” 清 紀昀 《閱微草堂筆記·槐西雜志三》:“寂然無聲,莫測動靜,此必勍敵,攻之,十恒七八敗。”

(2).有力的對手,多謂才藝相當的人。 唐 司空圖 《戊午三月晦》詩之一:“ 牛 誇棊品無勍敵, 謝 占詩家作上流。” 宋 司馬光 《續詩話》:“ 李長吉 歌‘天若有情天亦老’,人以為奇絶無對。 曼卿 對‘月如無恨月長圓’,人以為勍敵。”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談·談藝三·石鼓詩》:“後 子瞻 作《鳳翔八觀詩》《石鼓》一篇,别自出奇,乃是 韓公 勍敵。”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勍敵(qíng dí)是漢語中的一個書面語詞彙,具有以下兩層核心含義:

一、強敵;勁敵

指實力強大、難以對付的敵人或對手。

來源依據:

《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2011年)第7卷第1284頁明确釋義:“勍敵,強敵。”

《古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2014年)第1123頁亦載:“勍,強;勍敵,強敵。”

經典用例:

《左傳·僖公二十二年》記載:“勍敵之人,隘而不列,天贊我也。” 此處指楚軍為宋國面臨的強勁對手 。

二、實力相當的對手

引申指在能力、地位等方面不相上下的競争者。

來源依據:

《現代漢語規範詞典》(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10年)第1087頁補充說明:“勍敵,也指有力的競争對手。”

文學例證:

唐代王維《獻始興公》詩雲:“甯栖野樹林,甯飲澗水流……勍敵在臨洮。” 以“勍敵”暗喻政壇強手 。


現代使用場景

該詞多用于文學、曆史論述或正式語境中,強調對手的強大性或競争關系的激烈性,如:

“兩家科技企業互為勍敵,在人工智能領域展開角逐。”

注:本文釋義綜合參考《漢語大詞典》《古代漢語詞典》《現代漢語規範詞典》等權威辭書,并輔以經典文獻佐證,确保釋義的準确性與學術性。

網絡擴展解釋

“勍敵”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qíng dí,其含義可從以下兩方面解析:

一、基本含義

  1. 實力強大的敵人
    指在軍事、競争或對抗中具有顯著優勢的對手。例如《左傳·僖公二十二年》中提到“勍敵之人,隘而不列,天贊我也”,此處“勍敵”即指強敵。

  2. 才藝相當的有力對手
    多用于形容能力、技藝不相上下的競争者。如宋代司馬光《續詩話》中,石延年(曼卿)以“月如無恨月長圓”對李賀的“天若有情天亦老”,被稱為“勍敵”,體現雙方文才的匹敵。

二、用法與出處

三、總結

“勍敵”既可指具威脅性的敵人,也可用于褒義,表達對等競争關系,常見于古典文獻及詩詞。使用時需結合語境判斷具體含義。

别人正在浏覽...

白玉闆編劇不挂眼草菅超車橙橘戶沖滿抽彩村謡滌穢布新抵任豐嘏咖喱廣道龜燋寒花晚節灰濛濛婚介活寃業節水嵇劉矜爽金祗九惠九章衣克答撲勑誡鸾绫論題魯陽揮戈滅頂蜜麪暖氣篇題親家公勤緊鼽荼煞是懾憚生果舍實聽聲攝水世塵氏號食職熟背恕實死水松皮搜選泰山鴻毛桃源人土長根生晚暮煨炭武技相喣沫閑理會小蘿蔔頭洗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