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匈帝國的意思、奧匈帝國的詳細解釋
奧匈帝國的解釋
歐洲封建帝國。1867年,奧地利帝國統治者迫于内外矛盾,與匈牙利貴族妥協,建立二元制帝國。帝國分為奧、匈兩部分,同為主權國家,有各自的議會和政府,奧地利皇帝兼為匈牙利國王。第一次************中戰敗,于1918年瓦解,分别建立起奧地利、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三國。
詞語分解
- 奧的解釋 奧 à 含義深,不易理解:深奧。奧妙。奧秘。奧旨。 室内的西南角,泛指房屋及其他深處隱蔽的地方:堂奧。經堂入奧。 姓。 奧 ù 濁。 古同“燠”,暧。 筆畫數:; 部首:大; 筆順編號:
- 帝國的解釋 很大或有殖民地的君主國家羅馬帝國 雖沒有帝王但向外擴張的國家,有時也稱;帝國;指版圖一則曰老大帝國。;;清; 梁啟超《飲冰室合集;文集》 比喻機構龐大、實力雄厚的大企業報業帝國金融帝國詳細解釋.由
網絡擴展解釋
奧匈帝國是歐洲曆史上一個重要的二元君主制國家,存在于1867年至1918年。以下從多個維度進行解釋:
一、定義與成立背景
-
基本定義
奧匈帝國(德語:Österreich-Ungarn)是由奧地利帝國與匈牙利王國通過《1867年奧匈折衷方案》組成的二元君主國,雙方共享君主(奧地利皇帝兼匈牙利國王)、軍隊和外交政策,但内政獨立。
-
成立背景
奧地利在1866年普奧戰争中敗于普魯士,失去德意志邦聯領導權。為避免匈牙利獨立,奧地利統治者弗朗茨·約瑟夫一世與匈牙利貴族妥協,改組為奧匈帝國。
二、政治結構與特點
-
二元君主制
- 内萊塔尼亞(奧地利部分):包括維也納、波希米亞(今捷克)等地。
- 外萊塔尼亞(匈牙利部分):涵蓋匈牙利本土及特蘭西瓦尼亞(今羅馬尼亞)等。
- 兩國各有獨立議會、政府和法律,但君主、軍隊、外交和財政由帝國中央政府統一管理。
-
多民族與内部矛盾
帝國包含11個主要民族(如德意志人、匈牙利人、斯拉夫人等),民族矛盾尖銳,尤其是斯拉夫民族對自治權的訴求,成為解體的重要誘因。
三、國家實力與影響力
-
經濟與軍事
- 工業實力位居歐洲前列,斯柯達兵工廠的重炮技術領先全球。
- 農業資源豐富,糧食産量占歐洲重要比重。
-
國際地位
作為歐洲傳統列強之一,奧匈帝國在19世紀末至20世紀初是世界八大強國之一,領土面積約67萬平方公裡(歐洲第二),人口超5000萬。
四、解體與遺産
-
一戰與解體
1914年皇儲斐迪南大公在薩拉熱窩遇刺,奧匈帝國向塞爾維亞宣戰,成為一戰導火索。戰敗後,帝國于1918年瓦解,分裂為奧地利、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等國家,部分領土并入波蘭、南斯拉夫、羅馬尼亞和意大利。
-
曆史評價
奧匈帝國的解體标志歐洲傳統多民族帝國的終結,其複雜的民族問題為後來的巴爾幹沖突埋下伏筆。
奧匈帝國是近代歐洲多民族國家的典型代表,其興衰反映了民族主義與帝國體制的深刻矛盾。若需更完整信息,、及。
網絡擴展解釋二
《奧匈帝國》這個詞是指19世紀末至20世紀初的中歐地區的一個國家,由奧地利和匈牙利組成。其部首分别為"匚"和"殳",總共有22個筆畫。這個詞來源于奧地利和匈牙利的合并,是兩個國家的名稱的組合。
關于繁體字,奧匈帝國的繁體寫法為「奧匈帝國」。
在古時候,漢字寫作"奧匈帝國",與現代寫法相似。
以下是關于奧匈帝國的例句:
1. 奧匈帝國在20世紀初解體。
2. 這個地區曾是奧匈帝國的一部分。
相關的組詞可以有:奧地利、匈牙利、帝國、國家。
近義詞可以有:奧地利-奧斯特裡亞、匈牙利-匈牙利。
反義詞可以有:獨立國家。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