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謹慎廉正。 唐 元稹 《授牛元翼成德軍節度使制》:“而又忠孝謹廉,慈仁和惠,愛養士伍,均如鳲鳩。” 宋 汪應辰 《應诏薦将帥辭免權宣撫劄子》:“持身謹廉,禦衆嚴整。”《明史·朱英傳》:“而 琛 務謹廉,至 英 益持清節,僅攜一倉頭之官。”
“謹廉”是由“謹”和“廉”兩個漢字組成的詞語,主要用于形容人的品德,以下是綜合多個權威來源的解釋:
謹(jǐn)
廉(lián)
“謹廉”多用于古代對官員或君子的贊譽,如《墨子》所言“貧者見廉”,結合“謹”的審慎态度,體現了傳統道德中對個人修養的雙重要求。該詞在現代使用較少,但仍是研究古典文獻和廉政文化的重要詞彙。
如需進一步了解,可參考《說文解字》對“謹”“廉”的注解(),或查閱宋代至明代的相關史書()。
謹廉是一個成語,意思是言行謹慎、廉正,作為一個形容詞,表示人的品德高尚、舉止謹慎,并以廉潔自持。
謹廉的部首是言,部首筆畫數為7畫。
謹廉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史記·太史公自序》一書中,原文為“吾欲覽範子故事,急于西戎。且諸夏之士,為人長者多已見故事,安可使無以言之哉?謹廉嚴而威儀勤者其人也。”後來逐漸被廣泛使用,成為一個常用的詞語。
繁體字為謹廉。
古時寫謹廉的漢字并沒有太多變化,基本保持現在的形态。
1. 他一直以謹廉的态度對待工作。
2. 這位官員以謹廉著稱,從不接受任何************的行為。
謹小慎微、謹言慎行、謹慎、廉潔自持。
謹慎、正直、廉潔、自律。
放任、恣意、貪污、腐敗。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