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quare] 指以某長度為邊的正方形
一個十尺見方的房間
用在表長度的數量詞後,表示以該長度為邊的正方形。《兒女英雄傳》第七回:“上面橫着一尺來見方的通連大木。” 聞捷 《海燕》:“它的面積不到一裡見方,全是岩石。”
謂顯示勇氣準備作戰。《史記·樂書》:“是故先鼓以警戒,三步以見方,再始以著往,復亂以飭歸,奮疾而不拔,極幽而不隱。” 張守節 正義:“見,胡練反。三步,足三步也。見方謂方戰也。 武王 伐 紂 ,未戰之前,兵士樂奮其勇,出軍陣前三步,示勇氣方将戰也,今作樂象之。”
“見方”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如下:
“見方”表示以某個長度為邊的正方形,通常用于描述面積或空間範圍。例如“一丈見方”指邊長為1丈的正方形,面積為1平方丈。
結構形式
需與表示長度的數量詞連用,格式為“數量詞+見方”。例如:“三尺見方”“十米見方”。
實際應用
詞性争議
多數詞典将其标注為形容詞或量詞,實際使用中更接近量詞功能。
如需進一步了解古籍或方言中的罕見用法(如“顯示勇氣”的動詞義),可參考《漢語大詞典》等專業辭書。
見方(jiàn fāng)是一個常用的詞彙,它有兩個主要的意思:
1. 意思是指從不同的角度或者方面看待問題,從而得到不同的看法或結論。例如,在讨論問題時,我們應該多角度地看待,多聽取不同的見方,來獲得更全面的理解。
2. 意思是指見解或觀點。例如,他在會上提出了自己的見方,引發了熱烈的讨論。
見方的拆分部首為見(jiàn)和方(fāng)。
見的拆分部首為見,它是漢字中的基本部首之一。見的筆畫數為4。
方的拆分部首為方,它也是漢字中的基本部首之一。方的筆畫數為4。
見方作為一個成語,最早出現在《山海經·南山經》這本古代地理書籍中。它在現代漢語中使用非常廣泛。
見方的繁體寫法為「見方」。
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中,見方的寫法可能有所不同。然而,由于沒有具體提及古時候的見方漢字寫法,無法給出具體的答案。
1. 你應該換個角度來看這個問題,從不同的見方思考。
2. 各位同學都可以發表自己的見方,我們一起來讨論。
組詞:觀點、意見、主張。
近義詞:觀點、意見、主張。
反義詞:不同見方、相反觀點。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