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樓船,兵艦。《宋書·孔顗傳》:“右軍将軍 齊王 ,射聲校尉 姚道和 ,樓艦千艘,覆川蓋汜。” 唐 李白 《永王東巡歌》之九:“我王樓艦輕 秦 漢 ,卻似 文皇 欲渡 遼 。” 清 吳偉業 《高郵道中》詩之三:“ 淮 張空幕府,樓艦隔 江 南。” 梁啟超 《地理與文明之關系》:“而内地能有河流,可便舟楫……大者輪船往來,可達三千英裡。次者亦艨艟樓艦,可以通行。”
“樓艦”是古代漢語中對大型戰船的一種稱謂,具體解釋如下:
指多層結構的戰船或兵艦,又稱“樓船”。其名稱源于船體高大,通常建有重樓式甲闆,兼具防禦和攻擊功能。
該詞常被用于借代水軍力量或渲染戰争場面,如梁啟超在讨論地理與文明關系時,以“艨艟樓艦”形容近代船隻的規模。
“樓艦”是古代水戰的重要裝備,其名稱和形制體現了軍事與建築技術的結合。若需進一步考證具體朝代艦船形制,可參考《宋書》《李太白集》等古籍原文。
《樓艦》是一個詞彙,通常指的是一種古代建築物或船隻。這個詞起源于古代的漢字,廣泛運用于古代文學作品中。下面将介紹《樓艦》的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以及相關的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
《樓艦》共有兩個字,分别是“樓”和“艦”。其中,“樓”的拆分部首是“木”,它的筆畫數為十三畫;而“艦”的拆分部首是“舟”,它的筆畫數為八畫。
《樓艦》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文化和曆史背景。它常出現在古代文學作品中,描述古代建築物或船隻的壯麗景象。在繁體漢字中,這個詞的寫法為「樓艦」。
古時候對于《樓艦》的漢字寫法也有所不同。其中,“樓”的古時候寫法為「婁」或「樓」,而“艦”的古漢字寫法為「艦」。
1. 《紅樓夢》中描寫了一艘豪華的樓艦,引領着人們進入了富麗堂皇的世界。
2. 古代将領乘坐樓艦出征,氣勢如虹。
與《樓艦》相關的其他詞彙有:樓台、遊船、樓閣、艦船、大船等。
與《樓艦》意思相近的詞彙有:樓舫、樓船、閣艦。
與《樓艦》意思相反的詞彙包括:平底船、小船、山寨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