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急赈的意思、急赈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急赈的解释

亦作“ 急振 ”。紧急救济。《清会典事例·户部·赈饥》:“ 李鸿章 即督飭印委各员,迅速分投查勘,设法拯救,散发急賑。” 鲁迅 《准风月谈·双十怀古》:“中国红十字会筹募 湖南 、 辽西 各省急振。”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急赈指对突发性灾害或紧急状况中受灾人群实施的快速救济行动,强调救助的紧迫性和及时性。以下从汉语词典角度分项解析:

  1. 字义分解

    • 急:本义为焦躁、迫切,引申指时间紧迫、情况危急(《汉语大词典》)。
    • 赈:意为用财物救济灾民,如“赈济”“赈灾”(《现代汉语词典》)。

      二字组合后,“急赈”特指为应对突发灾难(如地震、洪水)而迅速调拨物资、资金救助灾民的行为。

  2. 完整释义

    指政府、慈善组织等主体在灾害发生后,为保障受灾群众基本生存需求(如食物、衣物、临时住所)而采取的紧急援助措施。其核心特征为时效性 与针对性,区别于常规社会福利(《辞海》第七版)。

  3. 典型用例

    例句:“洪水肆虐后,红十字会连夜筹措物资开展急赈。”(《新华成语大词典》)

权威参考来源:

网络扩展解释

“急赈”是一个汉语词汇,以下是综合多来源的详细解释:

  1. 基本含义
    指在灾害或紧急情况下实施的快速救济措施,强调对受灾群体的及时援助。该词常见于历史文献和现代救灾场景,如清代官方赈灾记录和红十字会行动。

  2. 发音与词性
    拼音为jí zhèn(“赈”读第四声),部分文献中曾写作“急振”,属于同义通假用法。

  3. 历史背景
    清代救灾机制中,“急赈”是正赈(国库拨款)的一种形式,规定地方遇水旱灾害时需立即向所有灾民发放一个月救济粮,无需审核受灾程度。例如《清会典事例》记载李鸿章曾督办散发急赈。

  4. 现代应用
    现代语境下多用于国际救援,如香港红十字会为海地震灾筹款时称“紧急赈济”,或政府文件中“赶办急赈”的表述。

  5. 例句参考

    • 历史用例:鲁迅《准风月谈》提到“中国红十字会筹募湖南、辽西各省急振”。
    • 现代用例:“奥德特呼吁捐款作紧急赈济”。

提示:该词多用于书面语,近义词包括“急救”“紧急援助”,反义词可对应“缓赈”或“延迟救济”。如需更完整信息,可参考《清会典事例》或红十字会救灾档案。

别人正在浏览...

暧昧之情半仙宝曜蝙蝠扇辨切笔杆避秦客博学场化出具初暾镫骨调集吊拷掤扒叠暴叠跃鼎府端门堆肥肥甜分张干和割臂之盟国内顾音筕簹横海鳞狠酷烘影皇华口伎枯风奎翰冷俊灵黠辚菌麟游六根鲁灵光殿买铁思金暮羽槃槃国前委七搭八趋参确乎不拔驱纳散怀事缓则圆双饷宋卢松手泰和庭除铜洗土脉亡弗香火不绝巷口小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