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謂窩藏贓物。
“寄贓”是一個漢語詞語,其核心含義與“窩藏贓物”相關,主要用于描述通過隱藏或轉移非法所得以逃避法律追究的行為。以下是綜合多個來源的詳細解釋:
基本定義
根據權威詞典(),“寄贓”意為将贓物(非法獲取的財物)藏匿或轉移給他人保管,目的是規避法律的追查和處罰。
詞義延伸
法律與道德層面
該詞常用于法律語境,涉及《刑法》中關于窩藏、轉移贓物罪的描述。其行為不僅違法,也反映道德層面的失信與欺詐。
相關成語與用法
“寄贓”可與其他法律相關成語關聯,例如“貪贓枉法”“拿賊拿贓”,但需注意語境區别。例如:“警方破案時,發現嫌疑人通過寄贓手段掩蓋證據。”
“寄贓”指通過轉移或藏匿贓物以逃避法律制裁的行為,具體表現可能因語境不同而側重轉移或窩藏。實際使用中需結合具體場景判斷其含義。
寄贓(jì zāng)是一個漢語詞彙,包含有兩個字:寄和贓。
部首和筆畫:
寄:
部首:宀(mián)
筆畫:9
贓:
部首:貝(bèi)
筆畫:11
來源:
寄贓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社會。它指的是向他人寄送、交送財物、款項等不義之財。通常在法律意義上,稱為賄賂、*********。
繁體:
寄贓
古時候漢字寫法:
寄贓一詞在古代的寫法為“寄贓”。具體漢字字形有所不同,但意思相同。
例句:
1. 他被判處十年************,罪名是寄贓罪。
2. 她利用職務之便,從他人那裡獲取巨額不義之財,涉嫌寄贓行為。
組詞:
1. 寄送
2. 寄賄
3. 賄賂
4. 贓款
5. 受賄
近義詞:
1. 賄賂
2. 受賄
3. *********
4. 貪污
反義詞:
1. 正直
2. 公正
3. 講廉潔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