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谓窝藏赃物。
“寄赃”是一个汉语词语,其核心含义与“窝藏赃物”相关,主要用于描述通过隐藏或转移非法所得以逃避法律追究的行为。以下是综合多个来源的详细解释:
基本定义
根据权威词典(),“寄赃”意为将赃物(非法获取的财物)藏匿或转移给他人保管,目的是规避法律的追查和处罚。
词义延伸
法律与道德层面
该词常用于法律语境,涉及《刑法》中关于窝藏、转移赃物罪的描述。其行为不仅违法,也反映道德层面的失信与欺诈。
相关成语与用法
“寄赃”可与其他法律相关成语关联,例如“贪赃枉法”“拿贼拿赃”,但需注意语境区别。例如:“警方破案时,发现嫌疑人通过寄赃手段掩盖证据。”
“寄赃”指通过转移或藏匿赃物以逃避法律制裁的行为,具体表现可能因语境不同而侧重转移或窝藏。实际使用中需结合具体场景判断其含义。
寄赃(jì zāng)是一个汉语词汇,包含有两个字:寄和赃。
部首和笔画:
寄:
部首:宀(mián)
笔画:9
赃:
部首:贝(bèi)
笔画:11
来源:
寄赃一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社会。它指的是向他人寄送、交送财物、款项等不义之财。通常在法律意义上,称为贿赂、*********。
繁体:
寄贓
古时候汉字写法:
寄赃一词在古代的写法为“寄贓”。具体汉字字形有所不同,但意思相同。
例句:
1. 他被判处十年************,罪名是寄赃罪。
2. 她利用职务之便,从他人那里获取巨额不义之财,涉嫌寄赃行为。
组词:
1. 寄送
2. 寄贿
3. 贿赂
4. 赃款
5. 受贿
近义词:
1. 贿赂
2. 受贿
3. *********
4. 贪污
反义词:
1. 正直
2. 公正
3. 讲廉洁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