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進谏規勸。 清 周亮工 《書影》卷六:“按 呂公 此言,不止附經進規,其解經正确。”《平山冷燕》第一回:“匐伏進規,天保頌醉飽之恩。” 林纾 《贈伍昭扆太守序》:“故本其所見者,豫進規於 伍君 。”
(2).謂進軍并有所圖謀。《清史稿·彰泰傳》:“詔趣 彰泰 進規 雲南 。”中國近代史資料叢刊《辛亥革命·武昌起義清方檔案·清吏條陳》:“今大軍由北路進規,可以制 漢陽 之命。”
(3).指作文、繪畫、下棋等事的布局規劃。 清 徐沁 《明畫錄·呂紀》:“每承制作畫,立意進規,嘉賞甚渥。”
“進規”是一個多義詞,具體含義需結合語境理解。以下是其主要義項及相關解釋:
指以勸谏、建議的方式向他人(尤其上級)提出意見。這一用法在清代文獻中常見,例如:
多用于軍事策略,指軍隊推進并謀劃下一步行動。例如:
指在作文、繪畫或下棋等活動中對整體結構的安排。例如:
“進規”屬于較書面化的詞彙,現代使用頻率較低,常見于曆史文獻或學術讨論。其讀音為jìn guī,結構為半包圍+左右組合(“進”+“規”)。
《進規》是一個漢字詞語,意為接受約束、遵守規則或标準。
《進規》這個詞的部首是進(ㄐㄧㄣˋ),共由10畫組成。
《進規》一詞源于古代漢語,也是現代漢語的一部分。
在繁體字中,進規寫作「進規」。
在古時候,字體書寫形式有所不同,但《進規》的意思和用法并沒有發生變化。
在古代《進規》可以寫作「進規」。
1. 在這個團隊中,大家都要進規,做事按照公司的要求來。
2. 參加比賽前,我們需要明确賽前的進規要求。
1. 進步:向前發展、提高。
2. 規範:按照規則或标準執行。
3. 進攻:主動進行攻擊。
1. 遵守:依照規章制度行事。
2. 守紀:遵循紀律行為。
1. 違規:違背規定、不遵守規則。
2. 放松:不再遵守嚴格的限制或者要求。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