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棓擊的意思、棓擊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棓擊的解釋

(1).用棍棒擊打。《明史·吳兌傳》:“市者或潛盜所鬻馬, 兌 使人棓擊之。”

(2).攻擊,抨擊。 清 王鳴盛 《蛾術編·壁中書有禮記兼經與記言之又有左傳》:“由此觀之,壁中所得之數,以 劉歆 、 許慎 所説為正,至《家語》, 王肅 私定,借此作棓擊 鄭氏 張本,何足為憑?”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棓擊(拼音:bàng jī),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字義和詞義兩個層面解析:

一、字義解析

  1. “棓”

    • 本義指棍棒或杖類器物,後引申為擊打工具。在古漢語中常與“棒”通假,表示用于打擊的粗重器具。《說文解字》釋為“棓,大杖也”,強調其作為武器的屬性。
    • 來源參考:許慎《說文解字》(中華書局影印本)。
  2. “擊”

    • 意為敲打、攻打,泛指一切主動的物理碰撞或攻擊行為。《廣雅·釋诂》注:“擊,打也。”
    • 來源參考:張揖《廣雅》(清代王念孫疏證本)。

二、詞義解釋

“棓擊” 為動賓結構複合詞,指用棍棒進行毆打或攻擊,強調以鈍器施加暴力的行為。其核心含義包括:

三、詞性特征

四、權威詞典釋義

  1. 《漢語大詞典》:

    “以棍棒擊打。”

    來源參考:羅竹風主編《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

  2. 《古代漢語詞典》:

    “用棍棒毆打。”

    來源參考:商務印書館《古代漢語詞典》。

附:古籍用例


說明:因“棓擊”屬生僻古語詞,現代漢語詞典收錄有限,釋義主要依據古代字書、類書及權威古漢語工具書。暫缺可直接引用的線上詞典鍊接,建議查閱上述紙質文獻以獲完整信息。

網絡擴展解釋

“棓擊”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bàng jī,主要有以下兩層含義:

一、基本釋義

  1. 用棍棒擊打
    字面指用棍棒類工具進行物理攻擊。例如《明史·吳兌傳》記載:“市者或潛盜所鬻馬,兌使人棓擊之”(當集市中有人偷盜馬匹時,吳兌派人用棍棒擊打盜賊)。
    “棓”本義為棍棒,引申為擊打動作。

  2. 攻擊、抨擊
    引申為對人或觀點進行語言或文字上的批判。例如清代王鳴盛在《蛾術編》中提及《家語》被用作“棓擊鄭氏張本”(抨擊鄭玄學說的依據)。

二、使用注意

如需進一步探究例句出處或曆史語境,可參考《明史》《蛾術編》等古籍原文。

别人正在浏覽...

愛琴海北京古觀象台愎狠碧玲珑博辨補增裁止慚恥長齋叱利充公春風化雨賜額翠繞珠圍锉屍鬥艦發奸露覆風頭巾跟夫篝石關連會辦惎悔精神衰弱珂繖攬辔澄清樂遊量沙牧戶判刑偏州披蓑蒲奕乾脆繦杖乾贶起第青蒻杞人麴法榮名茹黃三箧省甲神色不驚慎思釋難刷溜屬僚塾脩大山撻戮炭精天牛鐵樹開華團費土爾扈特微班小棹扱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