棓擊的意思、棓擊的詳細解釋
棓擊的解釋
(1).用棍棒擊打。《明史·吳兌傳》:“市者或潛盜所鬻馬, 兌 使人棓擊之。”
(2).攻擊,抨擊。 清 王鳴盛 《蛾術編·壁中書有禮記兼經與記言之又有左傳》:“由此觀之,壁中所得之數,以 劉歆 、 許慎 所説為正,至《家語》, 王肅 私定,借此作棓擊 鄭氏 張本,何足為憑?”
詞語分解
- 棓的解釋 棓 à 古同“棒”,棒子。 連枷,一種農具。 星宿名,“天棓”的簡稱。 根。 棓 ǒ 舖在高低不平處的跳闆。 古書上說的一種樹。 棓 è 〔五棓子〕同“五倍子”,五倍子蟲寄生在鹽膚木上形成的蟲瘿,
- 擊的解釋 擊 (擊) ī 敲打,或做類似敲打的動作:擊打。擊鼓。擊中(恘 )。擊破。擊斃。擊水(.拍打水面;.指遊泳)。旁敲側擊。 攻打:擊敗。擊毀。打擊。聲東擊西。 碰,接觸:撞擊。目擊。肩摩毂(?)擊(亦作
網絡擴展解釋
“棓擊”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bàng jī,主要有以下兩層含義:
一、基本釋義
-
用棍棒擊打
字面指用棍棒類工具進行物理攻擊。例如《明史·吳兌傳》記載:“市者或潛盜所鬻馬,兌使人棓擊之”(當集市中有人偷盜馬匹時,吳兌派人用棍棒擊打盜賊)。
“棓”本義為棍棒,引申為擊打動作。
-
攻擊、抨擊
引申為對人或觀點進行語言或文字上的批判。例如清代王鳴盛在《蛾術編》中提及《家語》被用作“棓擊鄭氏張本”(抨擊鄭玄學說的依據)。
二、使用注意
- 詞義辨析:需與“掊擊”(pǒu jī,側重抨擊或打擊)、“礧擊”(léi jī,指撞擊)等形近詞區分。
- 現代用法:現代漢語中較少使用,多出現在曆史文獻或文學作品中。
如需進一步探究例句出處或曆史語境,可參考《明史》《蛾術編》等古籍原文。
網絡擴展解釋二
棓擊是一個漢字詞,詞意為用棒或杖擊打。根據字形分析,棓擊的部首是木字旁,并且字形由兩個部分組成,左邊是棒,右邊是擊。按照筆畫數來計算,棓擊共有11畫。
棓擊這個詞的來源比較難以考證,但可以推測它與古代武器以及體育運動有關。在古代中國,棓擊是一種常見的武器使用方式,也是一項常見的體育活動。 繁體形式的棓擊與簡體形式相差不大,隻需要将“打”字的下部分改為“扌”即可。
至于古時候的漢字寫法,由于曆史的變遷,漢字的形式也隨之發生了變化。可以說現代的漢字寫法與古代并不完全相同。不過,關于棓擊這個詞,它的字形變化并不算很大,與現代寫法差别也不是很明顯。
以下是幾個使用棓擊這個詞的例句:
1. 他用棓擊了木門,門立刻被打開了。
2. 在比賽中,運動員使用棓擊比賽用具進行對抗。
關于組詞,可以使用棓擊這個詞來構成其他詞語,例如:棓擊術、棓擊手、棓擊器等等。
棓擊的近義詞可以是:敲打、擊打、拍打等。
棓擊的反義詞可以是:拉拽、抓捕、擺放等。
希望以上回答對你有幫助!如有其他問題,可以繼續提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