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穭麥的意思、穭麥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穭麥的解釋

落粒自生的麥,野生麥。《新唐書·代宗紀》:“是夏, 盩厔 穭麥生。”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穭麥(lǚ mài)是漢語中一個具有特定曆史語義的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一、字詞結構 "穭"由"禾"與"呂"構成,《說文解字》釋"穭"為"禾自生",指野生未耕種的作物。《康熙字典》引《集韻》注音"力舉切",即現代讀音lǚ。

二、基本釋義 作為複合詞,"穭麥"特指自然生長的野生麥類,區别于人工栽培品種。北魏賈思勰《齊民要術·大小麥》載:"穭麥,非人所種",明确其自然生長特性。

三、詞源演變 該詞最早見于魏晉文獻,《玉篇·禾部》記載:"穭,自生麥也"。唐宋時期使用頻率較高,如陸龜蒙《耒耜經》載農具可收"穭麥"。明清後逐漸被"野麥""自生麥"等通俗說法替代。

四、現代應用 在當代方言學研究中,《中國方言大詞典》(中華書局,1999)記錄晉語區仍保留此詞彙,指代田邊自生麥苗。農學史著作如《中國農學史綱要》(農業出版社,1983)多用于描述古代野生麥類分布狀況。

五、文獻例證 唐·韓鄂《四時纂要》:"五月收穭麥,可備荒年";宋·蘇頌《圖經本草》載:"穭麥生河東川澤"。這些記載佐證其作為古代重要補充糧食的曆史地位。

網絡擴展解釋

您查詢的“穭麥”可能是“稆麥”的筆誤或異體寫法。“稆麥”(拼音:lǚ mài)指落粒自生的野生麥,具體解釋如下:

基本釋義

稆麥是自然生長的麥類,非人工播種,種子通過自然散落或動物傳播後自行發芽生長。這類麥子常見于荒地或田間自然繁殖,屬于野生麥的一種。

文獻例證

《新唐書·代宗紀》中記載:“是夏,盩厔稆麥生”,說明古代已有野生麥自然生長的現象。


其他相關詞彙補充

  1. 穬麥(kuàng mài):大麥的一種,成熟時種子與稃殼易分離,可食用或作飼料,又稱裸大麥、青稞。
  2. 莜麥(yóu mài):即裸燕麥,高營養價值作物,主要分布在中國北方高寒地區。

若需進一步區分其他麥類,可參考上述補充說明。

别人正在浏覽...

安靜伯俞泣杖骖鸾唱反調丞郎癡肉脔貙膢帶口單篇耽志盜軍道貌俨然煩察拊養高濑工齡恭維光毫廣筵含韫蚝田謊信魂想講時鐘降恕嬌逸嘉勝家私禁内進庠濟世吉雲倥怱姱名況施琅花雷令風行柳緑花紅盲聽盲洋每日價冥録麋鳥蒲式耳奇畫請召啓臆煞拍甥舅世吏市民文學蜀黍甜梅外戶子帷幄五車腹笥吳侬相効虓讙暇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