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同“ 崑崙奴 ”。 唐 顧況 《杜秀才畫立走水牛歌》:“ 崑崙 兒,騎白象,時時鎖著師子項。”
“昆侖兒”是一個具有多重含義的古代漢語詞彙,其解釋需結合曆史文獻與文學語境:
基本含義
該詞原指“昆侖奴”,即唐宋時期來自南海地區(如東南亞或非洲)的異域奴仆。例如唐代顧況《杜秀才畫立走水牛歌》中“崑崙兒,騎白象”即描寫此類形象。
神話引申義
因昆侖山在中國神話中是神仙居所,部分文獻将“昆侖兒”引申為出身高貴或能力超凡者。但這種用法多見于文學比喻,并非主流釋義。
詩歌意象
唐代張籍《昆侖兒》詩雲:“昆侖家住海中州,蠻客将來漢地遊”,通過“昆侖兒”展現異域風情,反映唐代中外文化交流。
發音與注音
拼音為kūn lún ér,注音符號為ㄎㄨㄣ ㄌㄨㄣˊ ㄦˊ。
需注意:權威典籍如《漢典》等均以“同昆侖奴”為核心釋義,而關于“高貴出身”的解釋多見于現代網絡資料,需謹慎參考。
《昆侖兒》是一個中文詞語,具有以下含義:指西北方面的兒童或年輕人,用于北京話和天津話等方言當中。
下面是對《昆侖兒》一詞的拆分和構成:
- 部首:昆(日字旁) + 侖(人字頭)
- 筆畫:昆(四畫) + 侖(二畫)
《昆侖兒》一詞來源于清朝時期的北京方言,于民國時期廣泛流傳于北京人和天津人中,并且一直延續至今。
在繁體字中,昆侖兒的寫法是「崑崙兒」。
古時候,漢字對昆侖兒一詞的書寫方式可能有所不同,但尚無詳細記錄。可以确定的是,這個詞語在古代用來稱呼西北方向的兒童或年輕人,與現代的含義相似。
以下是一個使用《昆侖兒》一詞的例句:
他是個典型的昆侖兒,積極樂觀,熱愛生活。
與《昆侖兒》相關的組詞有:昆侖山、昆侖派、兒童、年輕人等。
與《昆侖兒》近義詞包括:西北兒、北方人、天津人、北京人等。
《昆侖兒》的反義詞可視具體語境而定,可能包括:南方人、外地人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