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兼術的意思、兼術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兼術的解釋

容納各種人的方法。《荀子·非相》:“君子賢而能容罷,知而能容愚,博而能容淺,粹而能容雜,夫是之謂兼術。” 楊倞 注:“兼術,兼容之法也。”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兼術”是中國古代思想中的一個重要概念,尤其與儒家思想密切相關,其核心含義是指同時掌握多種才能或方法,并能融會貫通、協調運用的能力或策略。這一概念主要源自先秦儒家典籍,具有深刻的哲學和實踐意義。以下從漢語詞典角度并結合經典文獻進行詳細闡釋:


一、字義解析

  1. “兼”:

    本義為“同時涉及或具有兩種以上事物”,如《說文解字》釋“兼”為“并也”,引申為“兼顧”“兼備”。

  2. “術”:

    指方法、技藝、策略,如《玉篇》釋“術”為“道也,法也”。

  3. “兼術”:

    二字組合強調綜合多種方法或能力,形成系統性的實踐智慧。


二、經典出處與釋義

“兼術”最權威的論述見于《荀子·非相篇》:

“故君子賢而能容罷,知而能容愚,博而能容淺,粹而能容雜,夫是之謂兼術。”

(君子賢能而能容納疲弱之人,智慧而能容納愚鈍之人,淵博而能容納淺薄之人,精純而能容納駁雜之人,這就是“兼術”。)

此處“兼術”指君子通過包容與調和不同特質,實現人格完善與社會治理的能力。其内涵包括:


三、思想内涵

  1. 儒家倫理的實踐智慧

    “兼術”體現儒家“中庸之道”,反對偏執一端,主張在差異中尋求和諧。如孔子“和而不同”思想,強調包容差異以達成共識(《論語·子路》)。

    來源參考:

    《荀子集解》(清·王先謙注),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荀子·非相》原文。

  2. 治國理政的方法論

    在政治層面,“兼術”要求統治者綜合禮法、德刑等手段治理國家。如荀子提出“隆禮尊賢而王,重法愛民而霸”,主張王霸之術兼用(《荀子·天論》)。

  3. 個人修養的境界

    對個體而言,“兼術”是修身達成的“通才”境界,即《禮記·學記》所言“知類通達,強立而不反”,通過博學與實踐融通各類知識。


四、現代啟示

“兼術”思想對當代仍有重要價值:


“兼術”不僅是古代漢語的複合詞,更是中華文化中“和合共生”哲學的精煉表達。它超越了字面的“多能”之義,指向一種在差異中創造統一、在動态中把握平衡的高階智慧,為個人與社會發展提供持久的思想資源。


參考來源:

: 王先謙《荀子集解》,中華書局點校本。

: 《荀子·非相篇》,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鍊接

: 《荀子·天論篇》,國學網(鍊接

: 《禮記·學記》,古詩文網(鍊接

網絡擴展解釋

“兼術”是一個源自《荀子》的詞語,其含義可從古典文獻和現代解釋兩個角度理解:

一、古典文獻中的本義

  1. 核心含義
    指君子容納不同特質之人的方法,強調兼容并蓄的處世智慧。出自《荀子·非相》:“君子賢而能容罷,知而能容愚,博而能容淺,粹而能容雜,夫是之謂兼術。”
    • 關鍵詞解析:
      • “賢”指才能,“罷”指疲弱,“知”即智慧,“愚”即愚鈍,“博”為廣博,“淺”為淺薄,“粹”為純粹,“雜”為駁雜。
      • 楊倞注:“兼術,兼容之法也”,即通過包容不同人群實現和諧共處。

二、現代引申義

  1. 擴展解釋
    部分現代詞典(如查字典)将其引申為“同時掌握多種技能或專業知識”,但此用法未見于古典文獻,可能是基于“兼”(并擔)與“術”(技能)的單獨釋義組合而成。

三、總結

别人正在浏覽...

半掩門兒便錢務镈人參軍戲蟾枝車轘騁馬塵羽尺二冤家寵戚楮待制出涕打掠打問號大洲分辨覆信附葬工具工糈構募古簡鶴發松姿橫鲸河埽何問洪名歡嚣化形話賬霍亨索倫家族家諜礓石奸狡教忠街梢錦囊術刊闆砻琢瞞昧面受鳴鵲褭褭亭亭蜺裳屏竄缺食無衣驅世認購三寸咽三十六計,走為上計埽滅山圪落少東家轼鼃石研關殊服通合晚詣烏龜吳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