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蜀魄的意思、蜀魄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蜀魄的解釋

猶 蜀 魂。 唐 司空圖 《注愍征賦述》:“其寓詞之哀怨也,復若血凝 蜀 魄,猿斷 巫峰 。” 唐 李鹹用 《題王處士山居》詩:“ 蜀 魄叫迴芳草色,鷺鶿飛破夕陽煙。” 宋 張泌 《南歌子》詞:“岸柳拖煙緑,庭花照日紅。數聲 蜀 魄入簾櫳。” 元 施惠 《幽閨記·英雄應辟》:“短亭長亭程程去,知幾驛。逆旅中過寒食。見點點殘紅飛絮白,夕陽影裡啼 蜀 魄。”參見“ 蜀魂 ”。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蜀魄”是一個源自中國古代傳說和詩詞的意象,其含義可從以下兩方面綜合解析:

一、基本釋義

“蜀魄”最初源于蜀地君主杜宇(號望帝)的神話傳說。據《華陽國志》記載,望帝因治水失敗退位,死後魂魄化為杜鵑鳥,常在春季悲鳴啼血,故“蜀魄”成為杜鵑的别稱。這一意象常被用來寄托哀怨、思鄉之情(如唐司空圖詩句“血凝蜀魄”中的凄涼意境)。

二、文學引申

在古典詩詞中,“蜀魄”被賦予多重象征意義:

  1. 時間意象:如李鹹用《題王處士山居》中“蜀魄叫迴芳草色”,借杜鵑啼春暗喻時光流逝。
  2. 情感載體:宋張泌《南歌子》用“數聲蜀魄入簾櫳”渲染孤寂氛圍,元代《幽閨記》則以“夕陽影裡啼蜀魄”烘托離愁。
  3. 地域符號:因典故源自蜀地,常作為地域文化符號出現在文學作品中。

三、讀音與結構

該詞為雙音節合成詞,拼音為shǔ pò,屬平仄相間聲調組合,符合古典漢語韻律特征。


可通過《華陽國志》或唐宋詩詞集進一步考察其文化流變。

網絡擴展解釋二

蜀魄

蜀魄是一個由兩個字組成的詞彙,意指蜀地的靈魂或者是蜀地的精神。它包含了兩個部首,第一個部首是虍,表示猛獸虎;第二個部首是鬼,表示魂魄或靈魂。根據部首的不同,可以推測蜀魄可能和蜀地的勇猛或者蜀地的靈魂有關。

按筆畫來分,蜀魄有10畫。第一個字的虍部有7畫,第二個字的鬼部有3畫。

《蜀魄》的來源并不明确,但可以猜測是根據古代蜀地(又稱巴蜀)的曆史和文化而衍生出來的一個詞。蜀地是指今天的四川省,曆史上以其勇猛的軍隊和獨特的文化而著稱。

蜀魄在繁體字中的寫法和簡體字一樣,都是“蜀魄”。繁體字指的是漢字的舊體字形,主要在台灣、香港以及一些華人社區中使用。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蜀魄的字形可能有所不同。在《說文解字》中,蜀字的形狀是一個虎的頭部加上一個具有附屬意義的冒字頭,而魄字則有一個骨頭與一個鬼旁,它們被組合在一起就形成了蜀魄。這種寫法在古代較為常見。

以下是一個關于蜀魄的例句:

在這個古老的蜀地,蜀魄代代相傳,凝聚了這片土地上人們的智慧和勇氣。

蜀魄的組詞可能有蜀魂、蜀地、魄力等。蜀魂指的是蜀地的靈魂或者是蜀地的精神。蜀地是指四川省,是一片充滿了曆史和文化的土地。魄力指的是人的精神力量或靈魂的力量。

近義詞可以是蜀魂、蜀國精神等。蜀魂和蜀魄的意義相近,都指代着蜀地的靈魂或精神。蜀國精神則是更加強調蜀地的精神和文化。

反義詞可能沒有一個确切的單詞,但可以從正相反的意義上考慮,例如不具有蜀地精神的地方或人,或者是完全相反的精神狀态。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