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波濤洶湧貌。 宋 王安石 《送張宣義之官越幕》詩之一:“惟有 西興 渡, 靈胥 或怒張。”
(2).筆力雄健。 宋 米芾 《海嶽名言》:“筋骨之説出於 柳 ,世人但以怒張為筋骨,不知不怒張自有筋骨焉。”
(3).指詩格粗豪淺露。 宋 魏泰 《臨漢隱居詩話》:“詩主優柔感諷,不在逞豪放而緻怒張也。” 宋 嚴羽 《滄浪詩話·詩辨》:“其末流甚者,叫噪怒張,殊乖忠厚之風,殆以駡詈為詩。” 清 王夫之 《薑齋詩話》卷二:“抑專以遒勁為雄,怒張之氣,繇此而濫觴焉。”
(4).指猛禽雙翼奮展。 清 劉大櫆 《雷說》:“雷之為形,非走非翔。象彼鷹隼,兩翼怒張。”
“怒張”是一個多義詞,其含義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主要包含以下四類解釋:
波濤洶湧
形容水勢浩大、氣勢壯盛,如王安石詩句“靈胥或怒張”,常被用于描繪自然景觀的磅礴動态。
筆力雄健
指書法或繪畫中筆觸剛勁有力。宋代米芾在《海嶽名言》中提到“世人但以怒張為筋骨”,強調書法内在的筋骨之力。
詩風粗豪淺露
用于批評詩歌風格過于直白、缺乏含蓄。宋代魏泰《臨漢隱居詩話》指出“怒張”與“優柔感諷”相對,屬詩格缺陷。
猛禽展翅
描述鷹隼等猛禽振翅時的威猛姿态,如清代劉大櫆《雷說》中“兩翼怒張”的比喻。
在臨床醫學中,“怒張”特指靜脈異常擴張,常見于“頸靜脈怒張”,是心力衰竭等疾病的體征之一。例如:“患者出現頸靜脈怒張,提示右心功能不全。”
可通過漢典、查字典等權威來源進一步查閱完整釋義。
怒張是一個漢字詞語,由“怒”和“張”兩個字組成。
“怒”字的部首是心字旁,它包含了9個筆畫。而“張”字的部首是弓字旁,它包含了7個筆畫。
“怒張”一詞來自于《詩經·邶風·靜女》:“靜女其姝,俟我于城隅。愛而不見,搔首踟蹰。”其中,“搔首踟蹰”表示焦急不安、心煩意亂之意。
繁體字中,“怒”字的繁體形式為「怒」,而“張”字的繁體形式為「張」。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經曆了多次變化。根據古文獻資料顯示,古時候的“怒”字寫作「奴」,而“張”字的古寫形式是「弔」。
1. 他怒張雙目,露出憤怒的表情。 2. 面對不公正的待遇,她怒張起自己的聲音。 3. 他聽到那個消息時,整個人怒張起來。
憤怒、張揚、展張、怒火
憤怒、生氣、暴怒、激動
鎮靜、平靜、冷靜、寬容
【别人正在浏覽】